不良反应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不良反应

药害猛于虎(二)

举报/反馈
2008-01-03 14:52:00《中老年保健》

  近些年来,由于药物的滥用,使一些不良反应程度正在加重,其范围也在扩大,已造成一种严重的公害。

  所谓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常见的药物有麻黄碱、亚硝酸类及巴比妥类。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这多是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剂量不足、疗程不够、该联用时单用,以及不科学的联用等),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后,一是会影响疗效,另外,也增加这种耐药的病原体感染他人的危险;还有长期广泛的耐药,会造成这种药失效。

  目前,我国抗生素耐药的状况较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据我几年前收集的资料显示,目前,一些大医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等的耐药者达90%以上,对头孢菌素耐药率30%~40%,对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及庆大霉素等的耐药性可高达60%~70%,痢疾杆菌对复方磺胺异唑唑、四环素等耐药性也为50%~70%。

  ■在这里,要特别谈谈有关激素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常提到的激素,实际上主要指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由于这类激素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及免疫抑制等作用,疗效确切、见效快,因而临床用途十分广泛。近年来由于激素种类、剂型多,购药方便,价格适中,激素的滥用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适应证掌握不好,不该用甚至不能用的患者用了;②使用的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③长期使用者骤然停用,造成疾病反跳(发作或复发)或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即所谓“上马容易下马难”(指用上激素,症状很快减轻,一旦停用或减用,病情就反跳);④对一些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在没有有效抗感染的前提下使用激素等等。因而造成临床上使用激素的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尤其是长期大量使用者。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引起肥胖(库欣综合征)。激素引起的肥胖有其特征。由于激素引起机体脂肪的特殊分布,使患者脸部变圆,背部脂肪堆积,即所谓“满月脸、水牛背”;激素可引起多毛、痤疮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眼压升高、水肿骨质疏松、严重脱钙等;激素还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菌群失衡、二重感染、低血钾以及结核播散等。激素的使用除了医生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尽力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出现外,作为使用激素的患者也应了解有关知识,严格遵守医嘱并主动配合医生用好激素。

  ■致畸、致癌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

  虽然引起这类反应的药物较上述不良反应药物相对较少,但因不良反应严重,所以要更加重视。

  ■中药的毒性问题

  一般群众普遍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一般来说,中药比西药的毒副作用少,但并不等于中药就无毒,有些中药还有剧毒,如服用不当,可中毒致死。

  中药不良反应是逐渐被发现的,并有明显增多趋势。据国内药品管理部门报道,中药不良反应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的13.24%,能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品种多达460种,其中36种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一半以上。

  这些药物按报道不良反应的例数多至少的顺序是:乌头类、雷公藤、板蓝根、蜂巢制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鱼腥草、竹黄、穿心莲、黄连素、丹参类、蝮蛇抗栓酶、柴胡类、蛇胆川贝散、速效伤风胶囊、人参类、蟾酥、蓖麻子、红矾、三七、雄黄、风油精、云南白药、天麻、全蝎、速效感冒片、斑蝥、川芎等。近期国外报道的中药“关木通”引起的慢性不可逆肾损害,也引起了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怎样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危害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药物研制、生产、销售、管理、医院及医患双方的方方面面。

  在此,我仅想就患者及人民群众应注意的事项提供参考:

  1.有病应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尊重经治医师处方意见,严格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根据反应的程度及症状轻重,做好记录,特别是药品说明书中没有提出的一些症状,应及时反馈到诊治大夫处,听取大夫的处治意见。

  2.生病时绝不能到条件简陋,更不能到无证(无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和/或医疗机构行医执照)、游医、巫医处看病。因为这些未获得正规执业资格的非法行医者,医疗条件简陋,消毒、无菌观念缺乏,又胆大妄为,加之又缺乏诊治和药物使用的科学知识,所以最易造成医疗纠纷,频发药物危害。

  3.因患一般病或因某些原因不能去医院就诊,需要到药店自购非处方药者,要向药店药师讲明病症和需购药名称,征得药师同意后,要问清所购药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用法用量,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等。

  4.对家中自备药物,要分门别类,妥善保管,过期失效的一定要丢弃,不能再服用。严格对麻醉药物、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药物的管理使用,一般不得随意在家自备自用注射药物。

  5.随着自我用药范围的扩大,出现了非处方药(简称OTC),即某些药物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不需要医师处方,患者及家属可直接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书就可以自行购买使用的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具有“安全、有效、稳定、方便”等特点,目前在我国OTC药也越来越多,我国已颁布的中西药共有数百品种。OTC药物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也不像处方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但使用中并不意味着这类药物绝对不会发生问题,如抗组胺药(抗过敏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如果患者因病情需要又同时使用了作为处方药的镇静助眠药,就可能发生危险;还有不少退热、抗感冒的OTC药,都含有扑热息痛,该药剂量过大,可损害肝、肾功能;此外还有一些止咳药、抗胃酸药、轻泻药、减肥药等等,滥用也会造成不少危害。

  因此,大家对OTC药物也要有正确认识,特别要了解常用OTC药物的合理使用常识,仔细阅读药品外包装、说明书,了解其适应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售药单位反映,并找医师诊治。

  6.“久病成良医”,一些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对于自己用药的情况(用药品种、剂量、疗效、毒副作用等)较了解,但到医院就诊时,仍应主动向医师介绍平时用药情况及用药过敏史,以供经治医师用药时参考。

  7.老年人及儿童的药物自用,要特别慎重。家长不能将成人的用药随意用于儿童。老年人由于肝、肾的代谢和解毒功能降低,药物的疗程和剂量也应与成年人有所区别。

  8.由于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无效,所以平时一般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如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9.激素(含外用激素)、催眠药的使用要严格遵医嘱,绝不能擅自乱用。

  10.口服青霉素(如阿莫西林等)由于疗效好,价格适中,药店里随便可以买到,省去了到医院挂号、皮试等不少麻烦,已成为民众自购药中的主要药品。由于广泛使用,近些年来有不少报告由于未做皮试而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甚至死亡者。因此,使用口服青霉素者一定要先做皮试。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梅一多)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