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方法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用药方法

滥用中成药:3类常见中成药服用误区

举报/反馈
2011-09-06 01:09:00MSN健康

  专家指出,目前滥用中成药的情况,不亚于滥 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从“龙胆泻肝丸造成肾衰竭”到前段时间的“双黄连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中成药具有不可忽视的“威力”,绝不是想吃就吃、谁都能 吃。那么,到底哪些中成药被人们滥用了,会有些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并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滥用三大原因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我国2010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的不良报告占了13.8%,其中中成药所占比例为99.7%。在处方、购 买、使用等环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错误、超量用药,给健康带来副作用。湖南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吴红娟指出,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中成药的滥用。

  一、把中成药当保健品。老百姓对中成药存在不少误解。有人为了调养身体将它当成“保健品”随便服用;有人在 吃了西药后,还想再吃点中成药巩固疗效;还有的人仅凭药名字面意义选购,甚至为尽快治愈随意增大用药量,这些都是造成中成药滥用严重的因素。大部分人都以 为中成药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其实是错误的。中成药只是相对于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会小些,但“是药三分毒”的原理不会变。而且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 果没有对症用药,不仅适得其反,长时间的积累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

  二、购买无限制。近日,记者在走访了北京多家药店后发现,由于大部分中成药是非处方药,所以消费者买起来不 会有很多限制,销量自然就好。卖的比较火的有板蓝根、藿香正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几种家喻户晓的中成药。当记者询问服用禁忌及副作用时,大部分药剂师无法做 出回答,只表示“中成药没什么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绝大多数消费者也是“看着症状买药”,当记者问起是否了解如何安全服用中成药时,受采访者均表示不 清楚。

  三、西医也开中成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医师开出。“从中成药的用量、使用比例和频率来看,原本应是中医院开出的中成药占市场的主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西 医也在给患者开中成药,这就不太正常了。一些西医没有经过中医理论培训,不懂得辨证论治,导致开出的中成药疗效不能保证,容易误导患者,甚至引发安全问 题。”

  三类中成药最常被滥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几类中成药,也恰恰是滥用、错用最为严重的。邱恒文表示,中成药为多种中药提炼或煎煮有效物质而成,数 种中药中的几百种成分混杂在一起,最后直接以化学物质作用人体,一旦因滥用、错用出现不良反应,很难查出到底是哪种物质引发的。所以,越是我们常用的,越 是要引起重视。

  感冒类: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中医一般把感 冒分为风热、风寒两种,而常用的感冒药也分为寒性、热性。用反了,不但对治疗没帮助,还会加重病情。”比如感冒清热冲剂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具有解表清热的 功能,但如果因风热感冒而服用,就会加重病情。邱振文表示,很多人一感冒后就找出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等一大堆感冒药混着吃,认为吃越多见效 越快,但实际上这些感冒药通常都有至少两种以上的成分交叉重复,增大了药物过量的风险。吴红娟提醒,板蓝根药性苦寒,虚寒体质的患者多喝容易伤到脾胃,引 起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祛火类: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上火”是我们常遇到的小毛病,不少人都喜欢吃中成药调理,只要一牙 疼、出现上火的症状就买来牛黄解毒片吃,一些女性更是利用它的泄泻作用来通便减肥。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 清热解毒产品,都属苦寒药,中医辨证适用于实火上攻的症状,如果患者是由虚火或者心火引起的上火,那么服用这些药物就会导致身体更加亏虚,症状更明显。还 有的患者为了能够迅速泻火解毒,会自行加大药量服用,但牛黄解毒片中含有雄黄,大量服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会出现胸闷心悸等不良 反应。此外,服用此类药后往往会“泻”,耗损胃气,导致脾胃虚弱

  补益类:阿胶、六味地黄丸等。在全民养生热潮的背景下,“补”已成为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常章富表示,大家在 补之前要先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补,体质较强者就不宜补。只有清楚自己的体质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补益药。比如,阿胶已成为不少女性进补的良方,虽然是 妇科的上等良药,具有补血的功效,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阿胶性滋腻,脾胃虚弱的女性服用后,会出现食欲不振、胃部饱胀等症状。只要肾亏就吃“六味地黄 丸”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不少人将它视为“补肾秘方”长期食用,但却感觉越补越虚,不仅原有的症状加重了,甚至还补出了胃肠不适的毛病。到医院“投诉”六 味地黄丸的患者,多数是自己作为补品滥用造成的。六味地黄丸有非常明确的适应症,不能“瞎吃”,更不可像维生素一样每日服用。

  安全用药五原则

  在多达上千种的中成药已经成为家庭药箱中的必备品之后,面对越发严重的滥用与错用现象,多位专家给出了用好中成药的原则。

  注意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避免叠加用药。邱振文表示,目前我国约有200多种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虽然比 例不大,但很多老百姓缺少专业经验,不了解药物成分,容易与西药叠加服用,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比如常见的抗感冒药中多含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降糖药中多 含格列本脲,止咳平喘药中多含麻黄碱等。杨毅恒告诉记者,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消渴丸就是含有西药格列本脲的中成药,但有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里面含有西药成 分,随意与其他降糖西药合用,甚至加大用量,就会出现血糖过低等严重不良反应。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虽然大部分中成药是非处方药,老百姓在药房买起来很方便,但为了能够‘因材施症’,应尽量在专业中医或者有过中医培训经历的药剂师指导下,进行规范选药、用药。”吴红娟告诉记者。

  吃中成药要做到“中病即止”。除了一些治疗慢性病或者补益类的中成药可以在医嘱下吃一阶段 外,大部分疾病在病情好转后,都要立即停药,不可长期服用。有些药的毒性虽小,但长期蓄积可致中毒。“龙胆泻肝丸”就是典型例子,它在治疗上有着很好的疗 效,但长期服用会导致毒素积累,会对肝肾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读懂药品说明书。拿到中成药后,首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该药的特殊服用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症状,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吃药。

  避免经验用药。很多人会凭借别人的推荐、对药名的简单理解以及以往的亲身经验自己当起“医生”,甚至私自增加用药量。但因为体质、患病原因、具体症状的不同,在用药方面要特别注意,否则会出现过犹不及,适得其反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翊榆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