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快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品快讯

人参卖出“萝卜价”原因多多

举报/反馈
2011-05-04 01:28:00中华健康网

  人参是百草之王,吉林人参闻名遐迩,然而在市场上卖的却是“萝卜价”:鲜园参每千克仅20元左右,并且没有一个可以和韩国正官庄高丽参抗衡的大品牌。

  吉林人参产业化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吉林人参闻名遐迩,然而与韩国高丽参在国际市场的局面相比却是冰火两重天:前者占世界人参产量近半,卖的却是“萝卜价”,鲜园参每千克20元上下;者鲜园参每千克300元以上,年产值是我国6倍之多,并大举向我国进军。

  吉林人参为何落入如此境地?本报记者入参乡、进企业、看市场、访学者、问官员,对吉林人参产业的发展进深入调研。

  资源优势为何不是经济优势?

  吉林,不愧是参乡,人参多得让外地人看着晕,专卖店遍地开。比如长春市同志街附近百多米的街上就有近20家店。各种人参标价不一,贵的以万为单位,而最便宜的一根鲜参,仅卖5元。但悬殊的价格让消费者困惑:“怎么判断1万多的是真的,5块钱的能吃吗?”

  我国人参资源丰富,在品类上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三大类,近代又出现了林下参,而韩国推向市场的目前只有园参。人参不同品类价格差异很大,兼之统一标准和品牌的缺乏等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常使消费者不知如何鉴定与消费,有许多人索性就选择了不消费。

  在人参种植方面,传统上是以个体农民为主,管理方式千差万别,同一块地里产出的人参质量往往有很大差异。加工方面,工厂小而,人参加工质量也是千差万别。一旦有大客商大批量要货,不得不从几个甚至几十个加工厂买参,质量法保证。一些客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只好到韩国购买价高但质量有保证的高丽参。

  同时,在对待人参的药食同源问题上,中韩两国态度迥异。在韩国,人参及其产品大量出现在超市及街头的自动售货机里,产品多达600余种,每年有80%多的人参是作为食品吃掉的。而在我国,人参至今不能进入食品领域。业内人士认为,这限制了人参精深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也导致了其他国家用我国原料制成产品再反过来进入我国市场的现象。

  有专家指出,吉林省在人参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果累累。但科研和生产相离,科研与管理不衔接问题比较突出。

  人参为何卖个萝卜价?

  人参产业链条断裂带来的结果不只是“萝卜价”,更直接的反映是在产品首端,参农的困惑与伤痛。

  东岗镇东参村参农岳言志算起账来,连连叹息:“我的500丈参地收了1万来斤鲜参。6年里,一丈地成本是250元左右,按现在鲜参价格10块钱一斤来算,基本赔钱,最多闹个保本,而且还要不算人工。”

  “可怎能不算人工呢?种参太苦了。”正在参地里忙活的松江河镇参农乔有亮指着身旁2000多丈的参地说,“人参是人跪着求出来的,跪着松土,掐花,薅草,一年要松三次土。六年才收一次。十块钱一斤,哪里是卖个萝卜价,简直连萝卜都不如了,寒心哪!”

  “为什么还不如萝卜,就是人参太多了。”亚洲最大的人参集散地万良市场的中间商李心刚说。在抚松,园参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这里的老百姓几乎家家种参,人参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白山市科技局负责人忧心忡忡:“人参产业整体走低,而目前最难以为继的是参农。”据了解,通过GAP认证为大公司种参的参农和纳入一些大的参业协会的参农较有保障,但价格也只是比散户一斤高一两块钱而已。

  “供大于求是引起人参卖不上价钱的主要原因。”抚松县人参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张艳梅认为,“市场的手在起作用,现在许多参农不种了,将来价格有望回升。”

  对此,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张连学深表认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参种植面积盲目扩大,持续的供大于求,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和价格恶性竞争,是导致我国人参价格一路下跌的深层次原因。”而众多的加工厂竞相压价,序的市场更使得吉林人参长期在低价位徘徊。

  品牌为何叫不响?

  尽管长白山人参名声响当当,但是却没有一个可以和正官庄高丽参抗衡的大品牌。

  品牌叫不响,原因不少。

  “韩国高丽参用整形盒装的时候,我们是用麻袋装。等到我们用盒装的时候,人家发展精深加工,用小包装。”曾用10多年时间创立康隆参品牌的前临江市白山参场场长柳忠润这样形容吉林人参品牌的落后。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尹春梅说,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人参加工和销售基地,注册的人参品牌有30多个,但每个品牌的产品产量都不多,市场覆盖面窄,相互之间还明争暗斗,缺乏国际竞争力。

  “必须改变这个局面。”吉林省目前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培养出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龙头企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前不久,吉林省通化市政府与康美药业合作协议暨康美药业与集安新开河重组签字仪式在京举行。双方将在产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和研发创新等重点领域合作,联合打造东北最大的人参产业基地,拉开了吉林人参二次创业的重要一幕。

  吉林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标准化是人参产业规模化、国际化的基础,吉林正与有关国家合作,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推进吉林人参及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参乡”抚松,现已开始与长春大明集团合作,采取企业为龙头,政府牵头,将以往的散户统起来——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技术规程,希望从源头上解决人参产业散、小、乱、差的弊端。

  吉林人参发展之惑破题正当时,前景可期。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