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方法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用药方法

牢记七绝招避免“吃错药”

举报/反馈
2011-01-17 01:09:0039健康网社区

  药店好像菜市场一样,药品种类繁多,顾客自挑选购买。药店又绝不像菜市场,因为其中出售的治病救人的药物而非白菜萝卜,顾客购药也不能完全随心所欲,有时需要出示处方。此时如何在药店购药,如何安全科学服药才能让自己驱除病痛、收获健康是一门学问。专家指出,安全用药、合理用药需要做到正确挑选药物、科学服用药物。

  分清“药”字牌和“健”字牌

  药店里不光卖药,还常有五花八门的保健食品混在药品的货架上。专家提醒,保健食品不存在治病功效,购买时需要认准产品到底是药字号还是健字号。如果是给孩子买药,尤其是买补充微量元素或补的药,要先看清它是否标明了“药”的字样。一般来说,只有“药”字标识的,才是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并有疗效保证的药物。

  此外,目前有许多针对贫血、微量元素缺乏或佝偻病等的保健药。其实药补不如食补,许多时候合理的食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即使营养真的很缺乏,需要服用药物,也应该吃正规的药物而不是保健品。

  莫轻信营业员推荐药

  有些平价药店药品价格比很多医院要便宜,于是不少人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去买药。专家指出,去药店买药没关系,但是不要自行换药。有的人发现药店没有处方上的药,就会换成类似的药,而这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同样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同种类但厂家不同的药物很多,疗效千差万别,医生的处方大都是根据临床疗效来开的,所以千万不要自行更换处方上的药物。

  有很多人到了药店买药拿不定主意,会向营业员咨询,根据他们的推荐买药。但营业员不是医生,他们没有临床经验,甚至有些营业员会因为药物利润等原因,推销一些实际效果并不好的药物,所以买药要听医生的建议。

  专家指出,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买药不要跟着广告走,迷信广告宣传。要听医生建议,或用一些老品牌的药物,这样的药物能保证质量。不过也不要迷信“进口药比国产药好,贵的药比便宜的药好”,实际上,药品的价格是由原料采集难度、生产工艺难易、产量大小、销售范围和包装质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并不能完全画等号。所以,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买临床效果好的药物。

  生病服药别贪多

  不少人生病后希望通过多吃药来尽快解决病痛,往往会买上好多种类药来吃,如对付感冒,就把消炎的、抗病毒的、治疗咳嗽的、化痰的药物、治疗发烧的药都买回来,有了相关症状就一股脑儿地用这些药。

  然而专家指出,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疾病恢复有个过程,许多疾病会有伴随症状,如发烧同时伴有咳嗽、嗓子疼等有明显炎症的情况时,只要服用针对病因的药物(比如抗生素)就行了,症状会随着疾病的好转而消失,不需要再吃其他药物。更何况许多药物是复方制剂,多种药物应用有可能导致重复用药。吃太多的药物,肠承受不了,反而不利恢复。

  老病号培养做“药历”好习惯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来说,购药服药是场持久战。专家建议,慢病患者不妨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盒主要分为一周或一个月用量两种,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还可以制作“药历”,即服药清单,将要吃的药列个清单,或直接在日历上用大字写好每天要吃的药,每次吃完后就“打钩”做记录,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很多慢病患者看病要跑几个科室,开很多种药,药物之间、药物与饮食之间都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保存好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的重要一环。建议每次就诊前都要带好,并尽量找固定医院的固定医生咨询,包括药物疗效或产生哪些不良反应,以及有无药物相互作用等。

  开始服药后应留意身体情况,有异常及时找医生。复诊时必须诚实、主动告知真实服药情况、前后身体变化、是否有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等内容。此外,两个月清点一次药箱,及时清除过期药。

  药品说明书要“重点阅读”

  服药前很多人不读说明书,或者只是粗略地看个大概。事实上,药品说明书是含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重要信息,是患者安全用药的主要依据。专家提醒服药前应通读药品说明书。其中说明书中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几项内容要重点阅读,如有疑义,及时向医生和药师咨询。

  中药滥用也中毒

  在很多人里中药是安全的代名词,但中药滥用也可能导致中毒,导致不良反应,如滥用人参导致严重反应的报告已不少,甚至还有引起死亡者。中药引起死亡的报道,也出现在巴豆、苍子、六神丸、雷公藤、甜瓜蒂、木通、苦楝子等药物。长期服用带朱砂的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活络丹、天王补心丹而致汞中毒的事例,也屡有报告,这是由于其中含有可溶汞盐或游离汞而导致蓄积汞中毒。因此,专家提醒,服药中药最好能做到遵医嘱、按说明书办事。

  六岁以下儿童勿自行服药

  相较于成人而言,儿童用药也更需谨慎。儿科专家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很多器官发育不成熟,有些家长喜欢把成人的药物减半给孩子使用,这样是非常不安全的。很多成人药物副作用大,对儿童是不适合的。

  另外,孩子所用的药物家长最好不要私自买,尤其是6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不容易预料疾病的变化。如果孩子超过六岁,家长有护理孩子的丰富经验,如果感觉像是感冒或腹泻常见病,吃一两天药物观察,如果病情不好转,比如高烧不退,呕吐明显,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