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皮肤科用药

皮肤病外用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举报/反馈
2010-12-17 01:00:0039健康网

  不同病期,剂型有别

  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乳剂、软膏、粉剂、酊剂、洗剂、糊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皮肤病不同病期的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一般急性期局部有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以发挥其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多用软膏和乳剂,它们穿透力强,作用持久,而且有润滑及护肤作用。还应留意:即便同一药物,同一剂型,也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10%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0%以上的水杨酸则是一种腐蚀剂。

  对症用药,准确选药

  如患皮炎湿疹等症,用癣药水涂搽,可使炎症、皮损加重;而皮肤癣疾用激素类药膏治疗,犹如火上浇油,会促使病菌繁殖,病情加重;本来是磺胺药造成的药疹,若用磺胺嘧啶湿敷,则更是雪上加霜。有的药物如雄黄膏、硫黄膏仅一字之差,而用途迥异,前者用于牛皮癣银屑病),后者用于疥疮湿疹痤疮等,切不可混淆。还有的药物名实不符,如皮质激素类软膏去炎松,并不能用于具有“炎”性特征的感染性皮肤病,像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及结核性皮肤病等,都应列为禁忌。仅以水痘为例,水痘本身并不易造成严重危害,假如滥用去炎松或肤轻松软膏,就可能发生出血性水痘或继发细菌性感染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而,一旦患了皮肤病,应由医生明确诊断并凭处方用药为妥。

  掌握用法,科学用药

  皮肤病用药时间和次数也有讲究。药水和洗剂,容易挥发而降低疗效,用药次数相对要多一点,一般每3小时搽1次;酊剂、软膏作用持久,天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湿敷方法也要得当,用药前,除了要清洗患部外,对于痂皮,应先消毒并用食物油软化后拭去。皮损处若见直径大于0。5厘米的水疱,要以消毒空针筒抽出内容物,保留疱壁。有毛发的部位用药前,应先剃去毛发,然后再上药。

  因人制宜,严守禁忌

  选用药物时,还应考虑年龄、性别、患病部位与病人体质等因素。如老幼病人应选低浓度药物;孕产妇使用外用药时,应顾及药物对胎儿、乳儿的影响;面部、乳房、外阴处不可用浓度高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酊剂,儿童、妇女更应慎用;手掌、足底部等可用高浓度的药物。皮肤敏感者,先用低浓度,后用高浓度。对新药或易致敏药物,先小面积用,如无反应,再根据需要渐渐提高浓度及扩大使用面积。另外,皮肤病用药时还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红斑样或湿疹样皮疹,而且有瘙痒、头疼等过敏反应,就应立刻停药,并去医院诊治。

  皮肤病是临床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但由于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的种类和剂型较多,因此,在外用药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上事项。

  特别提醒

  一般宜从低浓度、小面积开始试用,渐渐扩大面积,增加浓度,尽可能避免刺激,用药过程中如发现有反应,应立刻停药或更换其它药物。

  注意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可根据皮损的性质和治疗需要,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法。如皮损浅在或药物的透入性强使,则可局部涂搽;如果苔藓样变明显,须促进药物深达时,外用软膏后可加塑料薄膜封包。

  对皮肤敏感性强的患者,要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药物,或先用低浓度,在逐步提高浓度。采用新药或易致敏药物时,可先试用于较小面积,如无不良反应再大面积使用。

  嘱咐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要详细说明使用药物的方法,如用药次数、部位、用量和方法等,如有反应须停药来诊。

  注意禁忌证。刺激性强的药物勿用皮肤薄嫩处,高浓度水杨酸及芥子气软膏等不可应用乳房下部,外阴及面部等处,幼儿也不可应用。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