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皮肤科用药

皮肤病用药要根据病情需要

举报/反馈
2010-12-07 01:01:0039健康网

  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有人认为只要涂点外用药就了,结果往往无济于事,贻误病情,致使病情加剧、恶化。如患皮炎湿疹等病,用癣药水涂搽,会使炎症、皮损加重;而癣病用激素类药膏治疗,犹如火上加油,反而促进病菌生长繁殖。那么,如何合理使用药物呢?

  根据病情需要与药物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

  如药粉、药水、洗剂与酊剂、霜剂及软膏等。一般急性炎症,表现为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药水湿敷,具有消炎、热等功效;待红肿减轻,渗液减少时,则使用糊剂与药粉等,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化时,则需用软膏治疗,因它作用持久且有润滑皮肤的作用。

  即使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

  如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10%水杨酸能软化和溶解角质,并使之落,其作用恰恰相反。同时还应考虑年龄、性别及患病部位与季节不同等因素。如老幼患者应选低浓度药物;乳房、外阴处,不可用浓度高或刺激性强的药,手掌、足底等可用浓度高药物;对皮肤敏感者,先用低浓度,后用高浓度;对新药,先用小面积,如无反应,再适当扩大。

  外用药也会上瘾

  实际上,很多皮肤病外用药中都含有激素成分(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它们具有抗过敏、止痒、抑制炎症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痒疹等。其不良反应大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

  如果长期使用外用激素,就会成瘾。长期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一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几个月,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红肿、触痛、脱屑。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皮炎会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

  使用有章法

  激素虽有不良反应,但由于其疗效确切,患者也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只要遵循一定的章法,是可以避免“上瘾”的。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查看其主要成分是否含有激素,如果该药的主要成分是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就属于糖皮质激素类。比如常用的三九皮炎平软膏,其有效成分就是醋酸地塞米松。

  在使用外用皮质激素时,一定要遵从医嘱,一般选用激素的标准是刚好能控制症状为宜。注意避免连续使用超过2~3周,使用面积不宜过大;含激素的药膏或化妆品不应使用在面部、颈部、阴囊等皮肤薄嫩处;孕妇、老人和儿童禁用激素类药膏或化妆品。

  另外,皮肤病用药时间与次数也不应忽视,药水和洗剂,每3小时搽1次。酊剂、软膏剂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1次。湿敷方法要适中,用药前患部要注意清洗、消毒,痂皮用食物油软化,直径大于0。5厘米水疱要以空针筒抽出水液,疱壁不要除去。毛发部位需用粉剂或糊剂时,要剃去毛发。

  皮肤病用药时,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生红斑样或湿疹样皮疹,且有瘙痒头痛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去医院诊治。

  碰上皮肤过敏或者一些轻微炎症,不少人习惯去药店买点外用药膏抹一下。对药品的选择和使用显得很随便,很多时候是凭经验,或者看广告。觉得既然是外用药,肯定没有多大副作用。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每种药物都有能治病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不良反应)。对于那些含有激素成分的外用软膏或霜剂,在使用的时候就要多加注意。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