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知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理知识

小心!退热药也会让你发烧

举报/反馈
2010-05-25 10:12:0039健康网社区

  某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达39℃,即住院治疗,打针吃药,先后用了几种抗生素,又交替使用了几种退热药。5天后,其他症状和体征都消失了,精神、体力也恢复了,只是热度仍然持续不退。经主任医师查房诊断为“药物热”,立即停用所有的退热药和抗生素,两天后体温就下降至正常了。这是什么原因?

  药物热及其特点

  “药物热”是临床上使用某种药物后,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的发热反应,是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它会给用药带来困难,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药物热与感染而致的发热有类似之处,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但药物热有其自身特点,发热热度较高,并伴有药物过敏的其他症状,如关节痛和皮疹等,但病人一般状况(如精神、体力等)尚可,中毒现象也不严重,停用致敏药后约在两天内热度消退。

  发生药物热的原因

  药物热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药物过敏反应和病人特异体质的个体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热中最常见的类型。许多药物都可作为抗原与某些病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产生抗体,这种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粒细胞吞噬后再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此外,药物热与药物中的杂质或药物的毒性也有关,有的药物因含污染热原,也会产生药物热。

  病人特异体质反应在药物热中也占较高比例。它只发生在特异体质即某种遗传缺陷(如6-GPD缺乏)者身上。典型例子为:遗传性药理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缺乏红细胞6-GPD酶,或为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前者发生的药物热除高热外,还表现为寒颤、呕吐贫血背痛血尿,甚至无尿。后者表现为高热,咬肌痉挛,骨骼肌进行性强直,心动过速,呼吸急迫,缺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者可因心跳骤停而死亡,故千万不可轻视药物热。

  容易引起药物热的药

  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几乎半数以上的药物可导致药物热。较常见的有:抗生素类(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组织胺药(扑尔敏、苯海拉明等),磺胺类药,抗结核药(链霉素、雷米封、PAS等)。有趣的是,许多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和布洛芬等)本身也会引起药物热,此称做“药物的矛盾作用”。

  怎样对付药物热

  出现药物热,首先应由医生明确诊断。治疗原则首先是停用致热药。若病情需要必须再用此致热药,应加用激素(强的松等),以减轻发热及其伴随的其他症状。若药物热伴发严重皮疹和其他脏器损害,应酌用抗组织胺、抗过敏药、激素类和维生素C,以加速康复。

  药物热的预防:(一)按医嘱用药,不滥用药物;(二)特异体质者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师,使医师选择药物时对药物热有所警惕;(三)严把药品质量关,禁止使用过期、污染药品;(四)明确“是药三分毒”,掌握“能不用则不用”的用药原则,出现药物热,及时去医院就诊。

(实习编辑:黎颖瑜)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