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调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品调查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举报/反馈
2010-03-25 01:04:0039健康网社区

  一、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使用人群意见反馈

  超过80%的网友认为保健食品有效果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11.51%的人认为补益类保健食品作用很大;68.91%的人认为补益类保健食品一般有效;17.76%的人认为补益类保健食品不怎么有效;1.82%的人认为补益类保健食品完全无效

  五成网友使用一个疗程后停用保健食品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12.5%的人停用保健食品是在使用一周后;34.7%的人停用保健食品是在使用一月后;50%的人停用保健食品是在使用一个疗程后;2.80%的人停用保健食品是在使用一年后。

  超五成网友担心长期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会出现副作用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19.08%的人停用保健食品的原因是效果不好;13.49%的人停用保健食品的原因是出现不良反应;53.45%的人停用保健食品的原因是担心长期使用会出现副作用;13.98%的人停用保健食品的原因是使用周期过长,费用大;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网友认为保健食品有一定的功效,而停用的原因是担心长期使用会出现副作用。徐主任认为,不管是药还是保健食品,长期服用会导致两个不好的结果:一、任何食物都要经过肾脏的代谢,所以有些保健食品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对于维生素,虽然可以长期服用,但却似乎没这个必要。二、加重金钱上的负担。徐主任表示,保健食品的价格都不便宜,比如蜂胶类,动辄几千元,普通老百姓怎么受得了?

  面对这种情况,徐主任建议,保健食品最好能在服用一个阶段后,停一段时间,再服用,比如服用两星期,休息一星期,再服用两星期;或者先服用半个月,休息半个月,再继续服用。至于具体的服用时间和休息时间,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科学的做法可事先征求医生的意见,看自己的身体是否缺少哪方面的元素,从哪些保健食品中能获取,这样有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更好。

  二、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对保健食品社会负面消息认知情况

  超过七成网友听说过保健食品违规添加药物成分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69.74%的人听过明星违规代言保健食品现象;72.2%的人听说过保健食品违规添加药物成分现象;64.47%的人听过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现象;42.27%的人听过未经批准擅自上市销售现象;40.63%的人听过使用伪劣保健食品身体受损现象;

  超过七成网友认为保健食品出现违规现象由于市场监管机制不成熟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66.28%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利润丰厚;76.48%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机制不成熟;41.45%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医疗系统的管理缺失;33.88%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民众对保健食品质量认识浅薄;39.14%的人认为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遍布各地的不合法药店众多。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保健食品消费越来越有市场。可是当前中国保健食品消费市场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一些商家出现不道德甚至非法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抓住消费者望子成龙、尊重长辈,女性爱美的心理,在儿童、中老年人、养眼排毒减肥的保健食品上下功夫,忽悠人,夸大、误导消费者。

  二是过分夸大保健食品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一般而言,保健食品只能对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况且有的保健食品只是“食”字号,不能起到药物治疗作用。这些信息对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起到不好的误导作用。

  三是给一些保健食品打上科学标签。故弄玄虚诱导,以“负离子”“绿色”等抽象概念片面夸大产品功能。聘请所谓“专家”,大讲特讲其科学依据。使消费者误以为其具有特殊疗效,蛊惑人心。

  四是利用广告强化心理攻势。这些广告,患者现身说法介绍神奇疗效,名人明星宣传造势。众多违法情节严重的广告已经被食品药品监管局曝光。例如去年闹的轰轰烈烈的“侯耀华代言门”,中国广告协会发出通报,著名演员侯耀华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舆论哗然。这些广告宣传超出了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含有不科学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某些生产推销保健食品的企业和商家为追求利润,把精力和资金主要用于迅速占领市场,而不是用于产品的科技研发投入,使得我国很多保健食品的科技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

  总而概之,国家应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规范、整治,商家要诚信销售、增强产品投入,对消费者负责;广大消费者也应该用正确的观念和心态看待保健食品,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三、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不良反应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保健食品不良反应情况

  近五成网友曾经使用保健食品出现头晕头热的不良反应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曾经在使用补益类保健食品时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中,48.36%的人出现了头晕发热;21.22%的人出现了血压低下;12.17%的人出现了水泡;26.15%的人出现了恶心呕吐;11.18%的人出现了皮疹。调查中我们发现,74.5%的使用者表示自己出现过不良反应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头晕发热、其次是恶心呕吐或出现皮疹等。

  对此,专家表示,不管是药品还是保健食品,都不要长期服用,这是因为一方面任何食品和药品都要经过肾脏、肝脏的代谢,所以有些保健食品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肾脏、肝脏的负担和毒副作用,比如有慢性肾脏病人,还大量服用高蛋白的保健食品,会加重肾脏的损伤,所以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债所难免。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在服用一个阶段后,停一段时间,比如服用两星期,休息一星期。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出现不良反应维权情况

  超六成网友在药房购买保健食品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65.3%的人选择到药房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39.14%的人选择到超市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16.28%的人选择到医院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32.24%的人选择到专卖店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4.93%的人选择社区药店购买补益类保健食品;

  超六成网友保健食品出现不良反映找医院或药房负责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8.45%的人出现不良反应后会找的负责方是生产厂家;61.18%的人找购买药品的医院或药房;10.36%的人找药监部门。

  78%的负责方不予处理或拖延处理

中国补益类保健食品人群使用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2.04%的人觉得负责方处理速度快,态度好;54.93%的人觉得负责方处理速度一般;19.74%的人反映负责方没有进行处理;3.29%的人觉得负责方态度恶劣。

  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有超过70%的使用者都有过使用保健食品发生不良反应的经历,但真正知道如何去维权的人占不到四成。其中61.1%的人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回去所购买的药店或医院,只要10.4%的人会选择向药监部门或消协举报维权。即便实施了维权,也有78%的遭遇不予解决或拖延处理。

  对此,徐主任表示,保健食品是不会进医院药房的,所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外面的药店,由于相当多属于私人所有,目前监管相当不容易,所以即使消费者去投诉,也相当困难,能认真负责的药店也不多。

  所以,如果服用保健食品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首先要将该产品保留,然后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一般消费者协会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让相关部分化验查看产品的真假或者有无违法添加西药等其他情况。另外,国家药监局目前正在重点整治保健食品违法现象,可向该部门举报获取解决。

  调查显示也有28.45%的人出现不良反应后会找生产厂家负责,第一次徐主任表示,要找生产厂家理论的话,需要在购买的时候就应该留意有没有厂家地址、相关批文、电话号码等信息,如果一应俱全,表示这是个负责任的保健食品厂家,一旦你要投诉才容易些,否则怕是投诉无门。

  同时,专家建议,投诉只是发发自己的牢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服用保健食品之前,如果能问问医生,自己适不适合服用,应该怎样服用,医生通常会给一个很详细的指导,网友也能放心使用,就不至于出现那么多不良反应。否则等到吃出问题便投诉人,不利于自己的健康。

(责任编辑:郑柏锋)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