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知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理知识

全面升级你的“中药观”

举报/反馈
2010-01-16 01:32:0039健康网社区

  浸在热恋幸福之中的JONI是一家公司的翻译.虽然每天的工作很紧张.却未冲淡她内心的喜悦。因为她和男友约好周末去拍结婚照.很快就要做新娘了。然而不幸的是.她陡然发现面部出现了很多的红疹,用手触摸后有瘙痒发热的感觉.抓了一下颈部皮肤.起初有些发红.然后很快呈片状的红疹。见到此状.JONI更加紧张.随后感到腹部不舒服.并出现了腹泻、腹痛等症状。她慌忙赶到医院就诊。

全面升级你的“中药观”


  在医生的追问下.JONI否认有过敏史.否认吃了以前没吃过的鱼虾类食品,当问到她近日服过那些药品时.她猛然想到前几天在药店买了两种注明是纯中药制剂的保健品(她一直认为中药是无毒的.保健品说明上有补气养血、清热解毒、调经养颜等功效),连续服用了两天。

  纯草本药品=食用安全健康?

  美国全国消费者联盟报告指出.在美国有44%的人服药方法错误。而在我国.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不要以为纯草本的药品就是安全、健康的.因为草本植物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毒性。

  早在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根据中药的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把各种药品进行了分类.将药性平和久服无害的无毒类称为”上品”.将药性明显、治病伤正,不宜久服的称之为“中品”.将有毒能治病、以毒攻毒不能内服或不能久服的称之“下品”.

  在《名医别录》中也记载了许多药物的中毒症状.如半夏“令人吐”.蜀椒“多食令人乏力.乌头、附子、水蛭等能”堕胎”。为了能使有毒的药物减轻毒性或取消毒性.且保留其治疗功效.在南北朝刘宋时期.我国编写出了第一部中药炮制的专著《雷公炮炙论》.书中收载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如:洗、泡、水飞、炒、炙、煅、蒸、煮等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唐代《新修本草》(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它收集了当时应用的草药.并对每一味药的性味.毒性.功效.以及生成产地均有详尽的总结.其中记录了有毒的药物143种。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明确地将312种有毒药品编成卷.并按毒性的大小分成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类。由此可见.有毒的中草药一直被历代医药学家所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讨其解毒的对策.为了确保临床安全.在医药界对于从医者也明确规定了“十八反”、”十九畏”的药物配伍禁忌以及妊娠禁忌.小儿和老人用药禁忌.对于某些药品还限定了用量。在古代多采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的方法,病愈即止。为的是尽可能避免毒副反应,既无损伤人体正气,又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警惕身边的有毒本草

  我们面对并不熟悉的药物.往往被它的光彩和名称所打动.却很容易被它搞得头破血流。先熟悉一下最危险的几种.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不良后果:中毒

  有杂志曾报道有人过量服用“六神丸”.出现头晕恶心、心悸胸闷、腹痛、四肢麻木,大汗等中毒症状;有些人为了保健每天服用人参,结果出现了高血压、失眠、腹胀、鼻出血等症状;还有人认为何首乌是养血乌发的保健品就长期服用.最后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毒副症状;又如万年青、附子,北豆根临床多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律不齐,心衰等.但用量过多则会出现中毒症状.反引起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甚至死亡;苦杏仁本是化痰止咳的常用药.服用过量也可出现呼引衰竭.血压下降等中毒症状。白果为止咳定喘补肺之品.但多食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抽搐等症状。

  不良后果:脾胃疾病

  很多女人喜欢用中药煲汤.用中药滋补。然而 有些中药材是不能随意滋补的。比如长期用西洋 参煲汤、炖服.就有不少暍出毛病的。

  西洋参药性寒凉.脾胃寒凉,阳虚体质的人长期吃会导致脾胃受伤。同时.西洋参用作补品.就像吃肥肉一样.太过肥腻.不利消化.影响胃口。

  临床常用的行气药.如川棟子用量也不宜过大.过多或久服则损伤脾胃功能和神经肌肉的传导功能。

  不良后果:肝脏疾病 常见引起肝脏损害的中药有黄药子、四叶对、千里光、草乌、苍耳子、蓖麻子、雷公藤、朱砂、砒石等,久服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炎病人用药时应尽量避免。

  不良后果:肾脏疾病

  没有经过医生诊断而擅自购买中药是危险的。药物进入体内主要在肝脏解毒.肾脏排泄。近十多年来在杂志上报道的中药造成肾损伤、肾功衰竭的中药就有二十多种。

  如关木通、雷公藤、马兜铃、草乌、雄黄、朱砂、全蝎、鱼胆。苍耳子、山茨茹、苦棟皮、天花物、牵牛子、土荊荞、海马、土贝母、野百合等.这些药物用量过大会增加肾脏负担.也会对肾脏有直接损伤。

  就连益母草、芦荟、胖大海这些我们以为“无毒“的中药.如果使用不当.用量过大或久服也会出现毒副作用.造成肾脏损伤。此外.白果酸和银杏素有溶血作用.通过肠道和肾脏排泄时可引起肾炎。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草药.如大戟、芫花、巴豆、斑蝥等草药.无论外用或内服均可直接损害肾小管.可导致中毒性肾炎或溶血性尿毒症等。

  不良后果:其它方面

  对于不同的体质.很多中药都会引发身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以是用药后速发也可以是在用药过程中逐渐发生的。症状轻者常见皮肤起红斑、丘疹、荨麻疹或剥脱性皮炎.或出现胸闷、喘促、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如用药时一旦出现某些症状时.应马上停止用药。

  还有艾叶、吴茱萸、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均是常用药.但因其药性偏于温燥.所以对于阴虚内热体质的病证要忌禁服用。全蝎、蜈蚣是治疗抽搐、中风及皮肤病的常用药.但对于血虚生风和孕妇要禁服,科研证明全蝎对家兔实验.可使其血压增高.心律不齐.蝎毒能引起胎儿骨骼异常.可致畸形。

  自己判断中药的不良反应

  专家对于安全使用中药的建议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也不同.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所以擅自用药是不科学的。要走出传统中药无毒的误区.就不要轻信”偏方”、”验方”.不要擅自用中草药。无论是汤药还是成药.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常言说”是药三分毒”.此言要辨证地理解.当用药对症、用量合理时.可达到药到病除目的.使药物毒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量,以致无毒反应。当用药不当或药量过大.药不对症时.临床就会出现毒副作用表现。

(实习编辑:黄展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