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方法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用药方法

那次生病,我吃错了药

举报/反馈
2010-02-21 00:05:0039健康网社区

  你知道吗?上海每年有超过1万人因服药错误导致死亡!这是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一个“很保守的估计数字”。造成人们吃错药的原因很多,而眼下人们在药房买药已很普遍,混淆药名和未咨询坐堂药师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大。专家建议大家莫掉以轻心,应按医嘱或药师指导服药。你和你的家人遇到过吃错药的情形吗?有何方法来避免这种伤害?

  特效药失灵了

  李余之27岁广告策划

  外婆年纪大了,自然免不了有些老人病。考虑到她七十多岁的高龄和身体状况,医生为外婆选用了某种副作用小、见效快的进口药,果然仅几天功夫就药到病除。后来,外婆的病又有几次反复,每次医生总是开那个药,一吃就好,外婆因此弄了不少放在家里,以后只要老毛病一复发,就吃药压制。如此,既节约了诊费,又省去了来回医院的奔波之苦。就这样外婆的特效药一吃就吃了十年。

  然而近几年,外婆渐渐发现特效药失灵了,不但对老毛病没有明显的医治效果,而且还会引发其他诸如腹痛、腹胀的症状。终于在病情实在无法再拖的情况下,外婆万般无奈地又进了医院。当她疑惑地将特效药失灵的事情告诉医生时,医生大吃一惊,立即让外婆停止用药,同时告诫她不能迷信一种药物、擅自长期服用。因为长期服用,人体本身会产生某种抗药性,降低药效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在外婆服药的这十年时间里,外婆已八十多岁高龄,身体机能退化严重,早已不同于十年之前。这个时候,所谓“特效药”的种种副作用就全部表现出来,怪不得外婆经常腹痛、腹胀。

  有此前车之鉴,我们再也不敢让外婆自己随便乱吃药。为了更好地防患于未然,现在我们每年都带外婆到医院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地了解外婆的身体变化状况。

  孙健42岁信息化主管

  医生的孩子也会吃错药。

  记得去年立春后的一个中午,我忽然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她在那头哭声一片。原来,上完体育课,女儿感觉有点胸闷,她预感到可能又要犯哮喘了。为了逃避去医院打吊针,中饭后她急急地跑回家,自说自话地找出两粒抗生素药吞了下去。一刻钟后,感到更加透不过气来,还伴随着心跳加快,匆忙中她拿错了妈妈药包里青霉素类的片剂。我立马赶回家,拖起脸色苍白的女儿,去医院。

  药水灌肠,上吐下拉,奔忙了好一阵子。经过医生的及时救治和心理疏导,症状才慢慢缓和。

  小病也得上医院

  王红32岁会计

  “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是我一直以来信奉的就诊原则,然而几个月前我却差点因此害了儿子。

  当时儿子感冒了,没别的症状就是咳嗽得厉害而且有痰。我觉得为感冒跑去医院不值。于是,我去药店买了瓶咳嗽糖浆给儿子喝。

  两顿下肚,就出事了。儿子确实不咳了,但嗓子眼“呼啦呼啦”地喘着,一张小脸因为咳不出痰而憋得通红。那情形可把我们吓坏了,赶紧把儿子送进医院。经医生一诊断这才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咳嗽药水也分镇咳和化痰两种功效,而我这个“江湖郎中”恰恰不明药理,反其道而行,使原先可以通过咳嗽排出的痰滞留下来,幸亏及时就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事回想起来我依然心有余悸。自行买药风险太大了。

  吞下了婆婆吃的药

  刘卿48岁国企职员

  提到吃药,我最近就有一次令人后怕的经历。

  在我家,婆婆是常年吃冠心病药的,她记性不好,我总是在吃早饭的时候帮她把几种药片都按照剂量倒在一个小瓶盖里,成为惯例。不久前,我因为感冒也吃了几天药。这天早上,我照例给婆婆放药,脑子里不知怎么的想着自己也要吃药,就一个糊涂,把倒出来的一颗白色小药片吃了下去。等到药片下肚,我猛然清醒过来,害怕地大叫了一声。婆婆闻声出来问:“怎么了?”我想还是不要让老人担心的好,便没有告诉她。

  这下我感冒药也顾不得吃了,把那个药的瓶子和说明书都找了出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可怕的内容。过了两个小时左右,我开始觉得头部胀痛,抱着侥幸心理挨过去了,最后恢复了正常。

  晚上说给丈夫听,他紧张万分,对我没有及时去医院狠狠斥责了一番。想想也是,药不对症便是毒,万一有事,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天,丈夫买来两个颜色鲜艳的有分隔的小药盒,有点像缩小了的调味盒,以后每次家人吃药,我都用它们来分开放药,便不易搞错了。

  记者手记

  久病未必成医

  “久病成医”是中国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何以能成医?答案只有两个字:经验。

  经常得感冒的最起码是个医治家常病的“能手”;如果有人不幸被多种慢性病缠身,那么他或她本身简直就成了一部“本草纲目”。

  然而事实上,久病却未必能成医,即便成医了,充其量也只是个庸医而已。

  人体这部机器说简单也简单,谁不是由206块骨头、外加五脏六腑组成的呀!可说复杂也复杂,千人千样。就连具备专业知识又经验丰富的医生偶尔也会因为个体差异太大而在开药的时候有所偏差,更何况是跟着感觉走、久病而自以为成医的我们呢!

  我们常常根据经验“依样画葫芦”,殊不知很多疾病虽然症状相似其实病因却相差甚远。此时所谓的经验往往会成为一种误导,掩盖症状、延误救治。因此,我们所有久病的经验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非指导,保险起见,看病这码事最好还是相信医生

(实习编辑:黄展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