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不良反应

乱打点滴恐引发耐药性

举报/反馈
2009-11-11 08:15:0039健康网社区
乱打点滴恐引发耐药性


  有些人只要有个头痛脑热,就忙不迭地到医院去打吊瓶。近期流感盛行,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很多医院的急诊室可谓“吊瓶林立”,输液者或坐或躺,有人找不到位置,甚至蹲着输液。一些患者认为,输液比吃药见效快,因此不愿意吃药。专家指出,这种认识是绝对错误的。

  “输液过度的问题在我国一直存在,至少有一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表示。据介绍,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即口服药应该占到50%以上,肌肉注射占到30%—40%,输液占10%左右。但在我们有些医院,输液的比例甚至超过四成。孙忠实说:“很多人只图一时见效,却忽略了输液的安全隐患。”

  首先,在三种用药方式中,吃药的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最安全,输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口服药经过肠胃道吸收才进入血液,生物利用率一般不会超过50%,因此过敏反应一般比较缓和,不会危及生命。输液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入血液,生物利用率为100%,药物浓度比口服药高得多。一旦出现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由于静脉输液必须借助医疗器械,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不适甚至感染。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老年人还有造成心力衰竭的可能。

  其次,三者的成本差别较大,输液的费用往往高出口服药很多。最后,输液更容易增加人群耐药。“一个人头次得病输了3天液,第二次得病吃口服药,不大可能产生耐药。但就整个人群来说,盲目会使耐药性产生得更快,导致部分人对药物不敏感。”孙忠实说,对孩子来说,动不动就输液更容易增加耐药性。因此,专家提醒公众对三种用药手段要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于感冒等自限性疾病,尽量靠喝热水、多休息等非药物疗法,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注射抗生素就更大可不必,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是无效的。”

(实习编辑:林文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