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是由于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形成的慢性溃疡,常发生在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
其致病因素复杂,常见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液反流、常用抗风湿类止疼药物、胃酸分泌过多、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其他因素如急慢性胃炎、大量吸烟、不合理饮食及不良情绪等均可引起。
祖国医学属“胃病”、“胃脘痛”的范畴,常见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反胃、脾胃虚弱等几方面。因本病病因复杂,缺乏特效治疗,故具有疗程长、易复发等特点。近几年来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本病,取得特效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86例,男54例,女32例,男女比例5:3;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半年~2年28例,2~4年38例,4年以上者20例。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食欲不振、上腹胀闷疼痛、嗳气、反酸。胃镜检查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39例,复合型溃疡19例,溃疡长径均在5~18nm,基部较浅,溃疡边缘光滑。其中十二直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38例,占84.6%;胃溃疡21例,占75%;复合型溃疡14例,占73.7%。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给予奥美拉唑21mg,每日一次空腹;阿莫西林胶囊0.5g,一日3次;吗丁啉2片,一日3次,每餐前半小时、睡前服用,中药香砂养胃丸,左金丸,失笑散,自拟方组成:溃疡一号方药,党参10 g、白术10 g、桂枝10 g、白芍10 g、茯苓10 g、砂仁10 g、厚朴10 g、枳壳10 g、陈皮10 g、木香6 g、九香虫6 g、海蛸15 g、瓦楞子15 g、贝母10 g、黄连3 g、吴芋6 g、山查10 g、神曲10 g、麦芽10 g、甘草6 g、疼痛明显加失笑散20 g,每日一剂,分两次服,4周为一疗程,共服3~4疗程,服药期间忌辛冷刺激性食物。
1.3 疗效标准 治愈:3~5个疗程在胃镜下溃疡愈合,病人饮食随意而不再出现上腹胀闷、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且一年内无复发;有效:胃镜下溃疡水肿消失,溃疡面缩小,一般少量多餐,进食腹闷、疼痛、烧灼、嗳气、反酸等症状不明显,但不能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减轻,胃镜下溃疡面无好转。
2 结果治愈51例,治愈率59.3%;有效32例,有效率37.2%;无效3例,占3.5%。
3 讨论消化性溃疡祖国医学属“胃痛”、“胃脘痛”等范畴,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反胃、瘀血阻络等几方面。诊断重点:本病辩证要点分清在气、在血和寒热虚实,很多病例多气血虚寒热夹杂。
在气者多既胀且痛,以胀为主,时作时止;在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安之痛甚;寒者,以脾胃虚弱,遇寒加重,隐隐作痛,喜暖,怕冷;热者,多见肝火胃热,常见胃脘灼痛、口干而苦、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虚者,多见体弱痛而不胀,喜温喜按,饮则痛甚,实则多见新病,体壮胃痛而胀,大便闭结,喜凉拒按,食后痛甚。中医治拟散寒止痛,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温中健脾,通络定痛。
临床常见多类症型互相掺杂,故用党参、白术补气健脾,砂仁、厚朴、茯苓燥湿和中;木香、枳壳、陈皮理气,桂枝、白芍温中,黄连、吴芋倾泻肝火,降逆止呕;海蛸、瓦楞子收涩止敛,焦三仙健胃消食,浦黄、五灵脂活血止痛。本方具有补气健脾,活胃降腻,止酸消胀,止痛功能。对于上腹胀满、痞闷呐呆、烧心、疼痛具有良好功效。
西医目前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点:(1)幽门螺杆菌已经确定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而消化性溃疡特别是胃溃疡常发生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
(2)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向黏膜内逆弥散,胃黏膜表面的黏液量减少,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
(3)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延缓了胃排空时间。
(4)其他因素如遗传、吸烟、饮酒、精神刺激等。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是所有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先决条件,根除螺杆菌的治疗有可能使消化性溃疡得到彻底治愈,因此溃疡病除抗酸治疗外,应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阿莫西林抗菌谱广,胃肠道反应轻,使用于口服,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好的疗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是最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几乎能完全抑制胃酸分泌,且作用持久,既能抑制HP生长,又能促进溃疡愈合。
用法:敏晨空服21mg ,十二指肠溃疡用药4周后愈合率约90%以上,胃溃疡用药6周后愈合率为86%。吗叮啉作为增强胃动力药,系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对于改善胃部胀满不适、疼痛,作用迅速而显著,一次10mg,每日3次口服。诸药合用,针对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各种病因,故而收到满意的疗效。
(实习编辑:张丽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咸宁市中心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