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系指淋巴肉瘤的病程中发生骨髓广泛转移。
小儿时期淋巴瘤约有30%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远较成人为高。病人常有颌下、颈部、纵膈等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肿大。有淋巴瘤的表现,同时有all的血液和骨髓检查所见。一般常按all治疗,但预后较all差,容易复发。
2.绿色瘤
系指白血病过程中骨骼等部位出现肿瘤病变,表现为局部结节状或块状隆起。
多见于眶骨、颞骨、鼻骨、胸骨、肋骨、骨盆骨以及其他扁平骨的骨膜,全身各处的淋巴结、肝、脾、肾、肺、肌肉、乳房及硬脑膜等,其他内脏也均可侵犯。肿块外观与切片呈青绿色,故名绿色瘤。切片与空气和阳光接触后绿色能迅速消失,经过氧化氢或亚硫酸钠处理后绿色又可复现。
多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极少合并于其它类型白血病。除白血病的一般症状外,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眼眶可致眼球凸出,眼睑浮肿、结膜外翻、复视或失明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骨板外层增厚、骨质破坏、疏松等。治疗依照白血病的类型而定,一般采用联合化疗后,局部肿块多在短期内可消失。亦可加局部放疗。
3.先天性白血病
指新生儿时期(4周以内)发病者。绝大多数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其临床表现除一般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征外,皮肤损害最为突出,甚至可为首发症状。多为结节性皮肤浸润,结节较硬,可移动,表面皮肤常呈蓝色或灰色。直径大约为0.2~0.3cm,多见于头部、面部、耳、鼻或驱干部,表面偶可形成溃疡。皮肤损害亦可表现为丘疹、多形性红斑、出血斑,湿疹或疱疹样损害。初生时贫血常不明显,但生后血红蛋白常很快下降而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一般增高,甚至可高达1000×109/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约为10%~80%。骨髓所见与其他时期的白血病相同。本病可合并其他先天畸形。
诊断本病时应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本病一般病程较短,多于2~3个月内死亡,对化疗药物不敏感。
(实习编辑:邝丽琼)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内科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东乡县恒安西路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启明南路233号滨河北路口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山西省五寨县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河北省定州市中山路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夏县北街
三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