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预防和治疗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焦虑症预防和治疗

白领:别让压力超标

举报/反馈
2010-04-16 06:31:0039健康网社区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巴士阿叔的威力让这句话成为09年度网络最潮爆术语。我们经常被告知,“有了快感你就喊!”但是,当面对压力、精神忧虑、抑郁难解的时候,你又是否愿意诉说并且勇于面对呢?当生活、职场、人际关系的压力积累时间太长,大脑对外界承受能力超标了,身体就会受到莫名损害。

  “如果你经常睡眠不好,就要留意自己是否压力过大,需要适时进行调节,或者找心理医生干预处理。”专家提醒,无论是情绪调节还是心理治疗都依赖于女性自身的积极参与和改变,心理医生只是起引导作用。压力来袭时,不妨多转换角度思考,主动调整个人状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压力超标诱发“小病小痛”

  感情、婚姻、职场这三大方面是女性压力的主要来源。在众多的咨询者当中,感情、婚姻引发的心理问题所占比例最大,“现在婚姻比较脆弱,第三者的介入,丈夫有了外遇,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日趋增多。”职场方面,专家表示,由于受特有的婚育时期所限制,无论女性有多能干,多有才华,职业上升的过程会比男性更容易遇到瓶颈。

  长久积累压力得不到舒缓,身体最脆弱的器官就首先遭殃。如果心脏功能比较脆弱,压力超标时就容易诱发冠心病;如果消化系动较为脆弱,胃就容易出问题。关念红指出,心理压力过大还会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慢性荨麻疹、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发生。除此以外,困扰女性的妇科炎症、痛经、乳腺疾病等“劲敌”都会在高压生活中频频入侵。

  职场女性之“不平等”待遇

  结婚生子诱发职场危机

  网友:我不敢生小孩,怕生小孩后,我的职位会被取代。但是社会、家庭却又不断催促我结婚生子,位置与孩子是两难选择。

  支招:预先沟通比抱怨管用

  专家表示,女性在生育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甚至可以跟上司商量好,你产后可能被安排在什么位置。预先知道自己的定位,有所了解和准备,接手新工作时就更容易上手。工作上手后再往前加速度跑就能更快地融入职场。这样总比生完小孩后,位置没有了,你还要抱怨,抱怨的时间越长,不良情绪越容易影响工作效率。“换一个角度思考,作为女性,生育了小孩,把他抚养好,这也是你的成功。转变想法可以减轻情绪压力。”专家提醒。

  职业瓶颈导致进退两难

  网友:我也许正处于大家口中谈及的“职业瓶颈”阶段,工作几年了,身上的棱角与傲气被磨得很圆滑。工作再积极,老板也看不到,工资也不见得体现价值。以前的职业理想已经被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取代。我该如何找回昔日的工作热情呢?

  支招:熬过倦怠期,重拾职业价值

  专家指出,职业倦怠各行业高峰期不一样,一般工作5-7年后,职场人最麻木,很多时候已经没有喜怒哀乐。护士、老师、社工、心理医生等众多的助人职业绝大多数都由女性担当,女性显得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影响职业倦怠,还包括个人的状况和职业的适配性。如果你不太适合这份工作,工作能力比较弱,也会加速职业倦怠期的到来。

  “只要熬过这段倦怠期,在过程中增长自己的能力,最后还是会重拾职业的价值。”专家说道,在工作中花心思努力完成任务,事情还是会有所改善,结果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成就感就是在不断的努力下达到目标,并且日渐丰满。同时,自我调节也是重要一环。学会多一些自我放松,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做运动,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

  情感压力:“剩女”压力谁来担?

  支招:面对职场与情场,多做双选题

  根据社会学统计资料显示,女性超过25岁之后,能够把自己成功嫁出去的概率每年递减5%。尽管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女性生育黄金时间的限制有所放宽,但好技术比不上自己的硬朗身体,如此种种标准皆徒添“剩女”压力。“压力存在是事实,但是,‘剩女’应该有信心把爱情与工作一同收入囊中。”专家提醒,工作和恋爱并不是非此则彼的唯一选择,两者可以同时并存。关键是合理安排好时间,平时多参加一些群体活动,有助扩大交友圈子。如果朋友介绍对象,“剩女”们不妨抱着大方豁达的态度,不要一味拒而远之。如果你是“不婚族”,大可直接跟家人讨论,获取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只要你想做的事情,总能想法设法找到平衡点。”专家表示。

  小资料:相亲修得好姻缘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由相亲促成的婚姻,刚开始亲密程度不算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亲密程度会逐渐增加。而自由恋爱发展的婚姻,亲密程度在婚前到达最高的峰值,结婚后亲密程度反而走下坡。不同的家庭下坡的速度因人而异。

(实习编辑:古茜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