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成功焦虑症:功利主义下的时代病

  成功,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不追求成功?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盛行,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浮躁风气强烈挟裹着我们的心灵,成功已变得那么迫不及待,那么狭隘偏执。无数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趣味,被不自觉地套上了“成功”的枷锁,诱惑着,享受着,却又焦虑着,失落着,对成功的渴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焦虑, “成功焦虑症”成为一种折磨现代人身心的时代病症。

  症状:千军万马抢过“成功”独木桥

  新学期刚刚开始,南京遍布大街小巷的培训班已经热闹起来了。无论是与学科相关的强化班,还是长盛不衰的奥数班、英语班,一概人满为患,这些孩子身上普遍承载着家长企盼“成功”的梦想。西祠胡同“家有学生”论坛里,众家长都在急切地咨询着孩子的成功捷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全民共识。在南京某知名培训机构,一位家长刚为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报了四个班,分别是奥数、作文、英语和绘画。“奥数是升学必备,从小升初到考大学,都是金字招牌。作文是考试大分项目,马虎不得。英语重要性不言而喻,考什么都离不开。绘画算是培养儿子一份业余爱好,学好了也算是加分项。孩子今后的人生要成功,哪一项都不能落下!”他坚定地说。

  “成功焦虑症”的实质是,人们怀着功利的心态,希望能迅速达到社会认可的成功标准。从小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小孩,真正面临就业时,症状愈发严重。学的东西都是速成的,经不起考验;眼光却是很高的,工资要高,地位也要高。南京某大学的赵明同学说,看到一些高考不如自己的人都找到了好工作,心里感到强烈的不平衡,发誓一定要找一份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否则以后都不想参加同学聚会了。不久前,北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小刘离家出走,原因在于小刘认为: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不能拥有好工作、大房子、漂亮女朋友等硬件,实在“混”得太惨,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成功焦虑症严重到一定程度,类似罗玉凤征婚这样的“案例”就出现了。作为2010年第一位网络红人,“凤姐”因开出令人咋舌的高标准征婚条件而一夜成名。她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自称9岁博览群书,“前后300年无人超越”。曾在上海地铁站发过成千上万份征婚传单,誓嫁1.8米的名校硕士生,并且要长得阳光、帅气。

  “凤姐”本是个普通人,却在“成功”的诱惑下,放弃尊严,一定要将自己塑造成大众笑料,可悲又可怜。但如此炒作博“成功”的人,罗玉凤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从2004年凭借搔首弄姿的照片“成名”的芙蓉姐姐,到眼下盛行的各种选秀活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出格或者另类表现博人眼球,借助媒体的造势、网友的关注,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他们那些怪异和扭曲的行为,被不断放大,竟成为“成功”的标志。在一些艺人眼里,只要成名,不论美丑,无论好坏,都是一种成功。有的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惜自毁形象,成功的概念被彻底异化了。

  病因:“成功”文化催生成功焦虑症

  从文化传统来说,“成王败寇”、“建功立业”等文化观念长期占据人们意识形态的顶峰。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而且在每一个细节中进行强化,从此,一个人的人生观便被彻底地绑上了追逐“成功”的战车。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很多人都患上“完美主义”病症,用一切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容不得半点瑕疵和失败,除了成功,个人的喜怒哀乐已不足与外人道也。

  当前社会风尚,大家都在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涌,社会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人人都做CEO,人人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成功学的泛滥,带来的后果是,为了所谓的成功人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于牺牲人伦、正义。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文化潮流中,很多人失去了平常心,失去了平平淡淡的人生境界,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有的不惜践踏尊严、破坏法纪。商人不踏踏实实做生意,树品牌,而是整天盘算着如何巧取豪夺,日进斗金;学者不是想着板凳一坐10年冷,而是梦想着一夜之间盛名天下,不惜趋附弄巧,剽窃抄袭。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人们失去了平和、中正之心,穿上那双据说能带来奇迹的“红舞鞋”,不停地跳,但一旦奇迹没有出现,心理便开始严重失衡。

  当代青年多有“成功焦虑”,是社会巨变在他们身上的折射。进入互联网时代,技术、观念、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因此比尔?盖茨要说:正是这种“时不我待”的环境,给了现在的年轻人“饥渴成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产生生存、发展、成功的压力。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富人、年轻的行业领航人、新的高知群,让其他那些更多的普通年轻人,看到了年轻人可以成功的实例,燃起强烈的成功欲望,一旦受阻,焦虑感便愈来愈强烈。

  基于狭隘的成功标准,普通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显得困难重重,民众心理上存在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危机感。同时,一个社会当中,如果社会资源配置多向强者积聚,普通人就会有一种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这就迫使他们更急切地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法国的朱力安说:“相比来说,中国人更渴望成功,因为美国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对成功的渴望不大,对好的生活品质的渴望更大。中国人总觉得,我的钱多,我就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治疗:人生舞台上做好自己就是成功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大大小小各种角色,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跑龙套的,他们对于整部戏都是不可或缺的。无需羡慕主角的风光,因为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最适合的角色就是自己,每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演好。成功的标准不只有一种,这不是奥林匹克竞技场,一定要分出金牌、银牌、铜牌,而更多的运动员似乎成了失败者。

  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一个生活拮据的贫困者,有可能在某种人生意义上获得同样的价值感;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标准,让后者赢得更多的尊严?

  为什么要用别人的所谓“成功”来挤压自己?原来的自己知足常乐,平淡质朴,而经过一些不适当的攀比之后,心理失衡了,原本健康的心态被破坏殆尽,人生轨迹也变得扭曲了。从“成功焦虑症”中走出来吧,打开那一扇小小的窗户,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中,有参天大树,也有萧萧衰草,有春的温暖,也有冬的严寒,从审美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有它们的价值,都是自然时空中富有意义的细节。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谈起“平平淡淡才是真”,然而,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对大多数人来说,平平淡淡不但是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还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所谓平淡,是指心境从容,不急不躁,引申开来,就是看得淡,看得透,能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不痴迷,不偏执。“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主张一种超拔的人生态度,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因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最难的其实就是做普通人:做一个清洁工,每天一丝不苟,一把扫帚描画自己平淡而美好的人生;做一个洗碗工,一辈子坚守在洗碗池边,一遍又一遍地淘洗那无穷无尽的杯盘,宁静而充实……在最普通的人生舞台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有价值,有尊严。曾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也许,今天重温这首歌,会别有一份感触吧。

  成功虽然有外在的评价指标,但更多地取决于当事者的内在感受;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功认可度,与其所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并无必然联系。世界上既有少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既有万众瞩目的荣耀,也有清虚自守的安宁。在各自的领域和地域,建立起了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功业的公民,都应有自己的尊严和成就感。由于禀赋、性格、成长环境、发展机遇的差异,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可能成为比尔?盖茨,但只要踏踏实实走好生活的每一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无悔的成功者。

  当价值的迷雾散去,人们回过味儿来,成功会回到更接近其本义的位置上,就像那个英文单词fulfillment:在努力之后获得圆满感、实现感。如此,向往成功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即使那劳动非常卑微;就会尊重创造,即使那创造未必能够致富;就会尊重自由,即使自由的代价是一无所有。

(实习编辑:古茜文)

2010-04-06 06:06: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精神科医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