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你有社交焦虑症吗

  社交压力让你头晕目眩、慌了手脚,直打退堂鼓。WH为你支招,让你甩掉焦虑,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专栏作者肖季今年已经35岁了,却像小女孩似的常常脸红。她讨厌排长队和缓慢的电梯,不过讨厌的原因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因为我非常害怕与人交谈。万一我脱口而出什么傻话或冷场,那怎么办呢?”在她看来,坐办公室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每天都要面对同样的人,你不了解他们,却想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她坦言:“如果我在陌生人面前觉得难为情,至少我知道也许不会再见到他们了。”

  肖季的这种忧虑不只是普通的害羞,而是社交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害怕被批评、被拒绝,并且在中学时代就出现了。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精神病学家、《女性大脑》作者劳安?布瑞蒂娜博士解释:“过去人们依靠自己的部落才能获得粮食和保护,因此大脑逐渐发展,变得越来越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因此,担心被拒绝的现象相当普遍,90%的人在某个时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症。美国焦虑障碍协会主席杰丽娜?罗斯介绍:“当你演出时、第一次约会时,和客户打交道时、发表演讲时,感觉焦虑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在基本的交往中,例如在电梯里闲聊,也感到不安,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何应对社交焦虑症?
“七种武器”打败焦虑


  你为什么恐惧?

  社交焦虑症患者就像生活在电视剧《绯闻女孩》中,总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挑剔。虽然专家对社交焦虑症的原因尚不完全肯定,但是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乔丹?萨莫勒博士认为,这可能与大脑中的过度警惕系统有关。这部分大脑叫做杏仁核,扮演着神经系统观察者的角色。一旦遇见不熟悉的情况,它会马上发出警告。对社交焦虑症患者来说,警告级别更是翻倍,就算在安全的环境中,也能感知到危险。

  一旦杏仁核发出警告,身体会产生急性应激反应,出现流汗、头晕、心跳加速等现象。最糟糕的是,不管你做什么,例如在宴会上自我介绍、在会议上做工作报告,大脑都会将其标记为“红色警告事件”。当你下次遇到类似情况,焦虑会再次出现。罗斯介绍:“在某些特定场合,即使自信、开朗的人也会出现社交焦虑。”

  32岁的安妮是一名网站编辑,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不怕公共演讲,在工作会议上滔滔不绝,但是面对必须应酬的聚会,别说参加了,只要一想起来,她就会心跳加快。几年前,她找到一份新工作。在正式上班几天前,她受邀参加公司年会。她回忆说:“这原本是认识将来同事的大好机会。但是一想到走进会场,作自我介绍,我就觉得可怕极了,于是我一直坐在车上,绞尽脑汁想找个借口。”最后她向新上司推说自己的车坏了,然后赶快开车回家。

  你该如何缓解压力?

  安妮的反应很普遍,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会找借口离开使他们感到紧张的场合。可是越躲避,恐惧感越强。因此,明智的办法不是做一只鸵鸟,而是勇敢地面对。越敢直面恐惧,越能控制恐惧。以下是克服与人交往障碍的策略:

  玩心理游戏 麦吉尔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布迪威博士介绍,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症患者特别注意负面的信息,而忽视正面的信息。例如与朋友友善的微笑相比,他会特别留意同事敌意的眼神。因此训练大脑注意正面的信息,走到让你感觉安全的人群中,看着友好的脸庞。反复练习,使它成为习惯性行为。

  变换策略 别总是坐在后排,等着别人主动打破沉默。《如何让人们在90秒内喜欢上你》作者尼古拉斯?布什曼介绍了一种接近他人的方法,叫做“三秒规则”。当你逛街或购物时,选定一个人走过去,用简单的话开始交谈,例如,“打扰一下,请问几点了?”问题本身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学习如何大胆地、毫不犹豫地与人交往。每天练习两次,不善交往的你很快会变得大不一样。

  预先准备 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害羞研究所主任、心理学教授贝纳德?卡多兹博士介绍,参加派对最好别迟到。走进拥挤的房间,会让你感觉巨大的压力,并且人们已经开始交谈,很难再开始一个新话题。卡多兹博士建议:“先做做功课,了解时事,事先准备几个话题。”如果周五要出席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那么从周一开始关注新闻,再和同事谈论几番。到了周五,如何开始谈话,该谈些什么,你已经练习过很多次了。

  克服社交焦虑症时,一开始你可能会更紧张。坚持练习,多与人打交道,你会感觉越来越自然,最终会出现一个时刻自信的你。

  闲谈攻略

  如何与陌生人攀谈?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害羞研究所主任贝纳德?卡多兹博士给你支招。

  开场白 评论周围的环境,比如“这儿的人你认识谁?”不需要给自己压力,强迫自己想出一个完美的开场白。只要友好真诚就行。

  自我介绍 除了姓名和职业以外,再说点与谈话有关的情况。事先打好自我介绍的腹稿,猜测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并想好如何应答。

  问问题 愉快谈话的关键是让对方感觉有趣。顺着对方的谈话内容问问题,会让对方觉得你很重视他的话。

  巧妙结束 害羞的人通常不知道如何结束谈话。当谈话暂停时,你可以说:“我想和那边的几个人打个招呼。和你谈话很开心,我们以后再联系吧。”

(实习编辑:古茜文)

2010-01-21 06:33:00浏览8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精神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