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防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过蚊传播,主要表现为突出的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防登革热疫情相关联,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等方面进行考虑,建议广大人群进行预防,避免感染。
1、传染源:防登革热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广泛存在于携带者和蚊虫宿主,如蚊子、伊蚊、白花伊蚊等,所以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对于有传染源的地方,要进行严格消毒,要避免与登革热患者及隐性感染者进行密切接触;
2、传播途径:主要经口、鼻吸入,或者通过接触受感染的蚊虫传播,也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防登革热主要以白纹伊蚊、埃米伊蚊为主,白纹伊蚊是广泛分布于日常生活的主要蚊种,是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传播方式。此外,登革热病毒可在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精液、毛发中存活,所以也可通过这些途径传播;
3、易感染人群:婴幼儿、青少年、儿童、老年人是登革热的易感染人群,还有医务人员、饲养员、保育员等人群,由于登革热病毒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防护;
4、其他:建议广大人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应避免喝未经煮沸的自来水及进食未经洗净的瓜果蔬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家中或者周围有登革热感染者,要尽量居住在干净、通风的环境中,并且要注意消毒,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传染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