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以防控登革热为主题的小品是由牛虻、跳蚤、臭虫等中间宿主侵染所致的疾病,多发生于夏秋季,多发于农村,其主要传播途径有蚊传播、伊蚊传播、钩端螺旋体感染等。
1、牛虻叮咬:多在夏秋季发生,多见于露天工作者,多发生于露天工作者的身上,多表现为点状红斑,瘙痒较明显,可伴有恐惧、焦虑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具有稳定斑丘疹、减轻瘙痒的作用;
2、跳蚤叮咬:多发生于夏季,多见于露天工作者,多表现为点状红斑,瘙痒较明显,可伴有局部红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等。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也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苯海拉明片等,具有缓解皮肤瘙痒的作用;
3、臭虫叮咬:多发生于夏秋季,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多表现为点状红斑,瘙痒较明显,可伴有丘疹、水疱等。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也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具有缓解皮肤瘙痒的作用;
4、钩端螺旋体感染:多发生在夏秋季,多为散发的小流行,多发生于农村,多表现为点状红斑,伴有轻度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片、罗红霉素片、克拉霉素片等。
以防控登革热为主要问题的小品种较多,建议广大人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开窗通风,可有效预防感染。
主任医师
高州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舟山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