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嗜肝病毒一般指可以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病毒,嗜肝病毒可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而乙型肝炎病毒是嗜肝病毒,属于嗜肝病毒。
1、乙型肝炎病毒:通过病毒表面抗原的形式进行传播,可引起乙型肝炎,呈球形的异型颗粒,有包膜,表面有表面抗原,内部是无核的链结构。乙型肝炎病毒在外界生存时间比较长,对热及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煮沸10分钟就可以死亡;
2、丙型肝炎病毒:可以在肝细胞内快速复制,导致肝细胞变性和炎症,不经过肝细胞处理就不能够在体外存活,主要通过输血、注射、母婴等途径进行传播,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会导致人体小三阳,即携带者和肝炎患者,常伴有较严重的肝病,但一般预后较好;
3、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容易引起肝炎,但因丁型肝炎病毒不含有完整的蛋白质,不具有感染性,所以丁型肝炎病毒比较少见;
4、戊型肝炎病毒:人体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一般都是急性肝炎,通常都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导致肝功能异常,但通常不会导致肝硬化或肝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大部分患者可在1-2周内康复,但如果症状较重或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建议及时去医院感染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明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以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保肝药物。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