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痢疾与肠炎的大便可以通过性状、颜色、气味、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感染源来区分。
1.性状
性状是观察大便形态的一种简单方法。痢疾患者的大便多为黏液状或脓血状,而肠炎患者的粪便可能呈现水样、糊状或稀薄状态。
痢疾的大便呈条索状且带有大量黏液和血液;肠炎时,由于炎症导致肠道黏膜脱落,也会出现较多的黏液和血液,但不形成明显的块状物。
2.颜色
颜色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痢疾常伴随红细胞破坏,引起红色或黑色便;而肠炎通常不会导致出血,表现为黄色或白色便。
红色或黑色便意味着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支持痢疾的诊断;而黄色或白色便则表明没有明显出血,排除了肠炎中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性。
3.气味
气味有助于识别是否有腐败菌繁殖。痢疾时,由于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会产生异味;而肠炎时,由于肠道功能紊乱,一般不会产生异常气味。
有臭味或腥臭味提示可能存在腐败菌过度繁殖,支持痢疾的诊断;无特殊气味表示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排除了肠炎中腐败菌过度繁殖的可能性。
4.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感染信息。痢疾患者的常规检验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同时伴有核左移现象;而肠炎患者的检验结果可能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计数增高及核左移现象支持痢疾的诊断,因为这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所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持肠炎的诊断,因为它是由寄生虫或其他非典型致病菌引起的。
5.感染源
了解感染源可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可通过食物链传播;而肠炎的原因多样,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其中霍乱弧菌是常见的致病原因。
通过询问患者的旅行史、食物摄入情况以及是否接触过感染者,可帮助鉴别两种疾病;若患者近期有海外旅行史或食用过未经煮熟的食物,则可能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痢疾。
在区分痢疾和肠炎时,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主任医师
高州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舟山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南平市第一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