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传染科 > 传染科资讯

痢疾与肠炎的大便区别

举报/反馈
2023-07-29 22:27:0439健康网

痢疾肠炎的大便可以通过性状、颜色、气味、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感染源来区分。

1.性状

性状是观察大便形态的一种简单方法。痢疾患者的大便多为黏液状或脓血状,而肠炎患者的粪便可能呈现水样、糊状或稀薄状态。

痢疾的大便呈条索状且带有大量黏液和血液;肠炎时,由于炎症导致肠道黏膜脱落,也会出现较多的黏液和血液,但不形成明显的块状物。

2.颜色

颜色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痢疾常伴随红细胞破坏,引起红色或黑色便;而肠炎通常不会导致出血,表现为黄色或白色便。

红色或黑色便意味着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支持痢疾的诊断;而黄色或白色便则表明没有明显出血,排除了肠炎中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性。

3.气味

气味有助于识别是否有腐败菌繁殖。痢疾时,由于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会产生异味;而肠炎时,由于肠道功能紊乱,一般不会产生异常气味。

有臭味或腥臭味提示可能存在腐败菌过度繁殖,支持痢疾的诊断;无特殊气味表示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排除了肠炎中腐败菌过度繁殖的可能性。

4.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感染信息。痢疾患者的常规检验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同时伴有核左移现象;而肠炎患者的检验结果可能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计数增高及核左移现象支持痢疾的诊断,因为这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所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持肠炎的诊断,因为它是由寄生虫或其他非典型致病菌引起的。

5.感染源

了解感染源可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可通过食物链传播;而肠炎的原因多样,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其中霍乱弧菌是常见的致病原因。

通过询问患者的旅行史、食物摄入情况以及是否接触过感染者,可帮助鉴别两种疾病;若患者近期有海外旅行史或食用过未经煮熟的食物,则可能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痢疾。

在区分痢疾和肠炎时,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