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传染病乙型肝炎是指乙型肝炎,并没有传染病乙型肝炎大题的说法,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血液:若皮肤、黏膜存在破口,接触了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或者存在乙型肝炎患者共用注射针头的情况,则可能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血液中,进而导致感染;
2、性接触:若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接触,导致乙型肝炎病毒从阴道、阴茎等黏膜处进入,可导致感染情况的出现;
3、母婴垂直传播:是指乙型肝炎病毒由孕妇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者胎儿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感染。因此,若孕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分娩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等,以免导致母婴垂直感染;
4、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羊水、脑脊液及胸腹水中,因此,若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也可导致感染情况的出现。
此外,若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自身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可能会造成传染。建议存在暴露风险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完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抗体等检查,明确是否被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密切接触,同时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传染科
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