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传播,主要的表现是突出的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登革热流行区被咬了,可能会发生登革热出血热,应及时隔离、对症治疗,同时还要做好日常护理。
1、隔离:登革热出血热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一般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日常生活中建议登革热出血热患者进行适当的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2、对症治疗:登革热出血热患者出现高热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出血等表现,应及时遵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如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3、做好日常护理: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所以患者在被咬伤后,应做好日常护理,可以使用驱蚊液、蚊帐等,避免再次被蚊虫叮咬,导致登革热出血热传播,同时也要做好皮肤的护理,避免局部感染;
4、其他:登革热出血热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要注意补液。若患者有皮肤损伤,应注意局部消毒,可以遵医嘱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同时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传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灭蚊,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家中垃圾不要随地扔,以免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去到疾病流行区或者是户外工作、游玩,建议先到医院就诊,通过血清学检测等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