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细菌性性痢疾全年流行主要是由于志贺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持续存在和传播所致。
细菌性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后,在小肠下端繁殖并侵入淋巴系统,然后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各处。该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时会释放毒素,导致结肠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里急后重以及脓血便等。此外还可能伴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针对此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大便常规加隐血试验、涂片镜检、培养鉴定志贺菌以及特异性抗原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腹部情况。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等广谱抗菌药。重症患者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和营养支持。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等,可有效预防细菌性性痢疾的发生。
主任医师
南平市第一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高州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