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患者常有较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比如与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触,或者曾经与乙肝患者共用注射器,此时有可能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从而引起乙型肝炎。
一、症状:
1、急型肝炎:一般起病较急,如果是急性乙型肝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肝区疼痛、乏力、厌食、尿色加深、黄疸等症状。如果是慢性乙型肝炎,可能会出现轻微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
2、无症状携带:部分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由于免疫耐受,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此类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仍有活性,可以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
3、慢性乙型肝炎: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伤较轻,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
二、治疗:
1、抗病毒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以及干扰素,如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聚乙二醇干扰素等。此类药物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展,降低肝癌的发生几率;
2、保肝降酶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联苯双酯滴丸、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能够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
3、促进肝细胞修复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安络化纤丸等,有助于促进肝细胞修复,降低转氨酶;
4、预防肝纤维化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安络化纤丸等,可以健脾养肝、凉血活血、软坚散结。
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