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传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可以进行初步判断。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出血热的潜伏期多为2-46天,而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常有发烧、乏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等前驱症状;
2、出血:以鼻出血多见,其次为阴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伤口出血等;
3、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4、心脏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出血热的主要死亡原因,而重症患者可表现为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5、其他:此外,出血热患者还可出现脾脏肿大、腰痛、眼眶痛等症状,而脑、肾、肠等主要表现为功能损害。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血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多呈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尿常规:出血热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多呈非特异性细胞尿,红细胞容积小于正常值;
3、粪便常规:出血热患者的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多呈无细胞或显微镜下血尿及轻度蛋白尿。
三、病原学检查:
出血热患者可选择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即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结果一般为补体C3和C4减低,而检测抗体的特异性为特异性IgM抗体,有95%以上的患者呈阳性,即可以诊断为出血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确诊出血热,但最终确诊还是要靠病原学检测。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传染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