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传染科 > 传染科资讯

菌性痢疾疾病科普知识

举报/反馈
2023-07-29 23:33:3939健康网

菌性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是由志贺菌属,如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后引起的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以及大便中带有黏液、脓血,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肠穿孔、肠坏疽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临床上,该病通常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构成,故科普方面的知识较为重要。

一、传染源:

主要是受污染的食物、水源、接触物以及患者和带菌者。

1、受污染的食物:痢疾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自口腔进入,可导致人群普遍易感;

2、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即带有志贺菌的粪便排出人体后,可污染手、苍蝇、食物或水等,从而导致感染;

3、易感染人群:人群对痢疾杆菌的易感性,主要见于医护人员、托儿所、幼儿园等。

二、传播途径:

1、痢疾杆菌:多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即带有志贺菌的粪便排出人体后,可污染手、苍蝇、食物或水等,人体摄入后可导致感染;

2、其他:带有志贺菌的粪便,以及生活环境、气候等,也可以造成二次感染,导致痢疾的流行。

三、易感染人群:

一般来说,老年人、体弱者更容易被感染,主要是因为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志贺菌后,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预防痢疾的发生。首先是改善饮食的营养结构,增加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其次是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经常用手触摸公共物品。最后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帮助避免痢疾杆菌的感染。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