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登革热病主要是由蚊媒叮咬、血液接触、母婴传播、实验室暴露或输入性传播等途径感染登革热病毒所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
1.蚊媒叮咬
登革热病毒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如埃及斑蚊)叮咬人体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扩散至全身各处。病毒在体内繁殖后释放入血,刺激免疫反应,导致发热、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预防蚊虫叮咬是关键,可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等方法减少暴露于携带病毒的蚊子。
2.血液接触
如果皮肤或黏膜有破损,接触到被登革热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则可能导致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于可能受到血液接触风险的人群,例如医护人员或家庭成员。
3.母婴传播
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登革热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儿感染。妊娠期女性应特别注意保护自己免受登革热病毒感染,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采取适当的防蚊措施。
4.实验室暴露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登革热病毒感染样本时,如果没有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可能会通过呼吸道或皮肤直接接触而感染。所有涉及生物安全操作的人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并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以降低风险。
5.输入性传播
若从国外旅行归来,在登革热流行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此时病毒随着患者的体液传播,进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针对输入性病例,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区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若怀疑自身存在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情况,可以到正规医院完善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主治医师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传染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