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沙门菌肠炎和细菌性痢疾是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前者由沙门氏菌属感染,后者由志贺菌属感染。
沙门菌肠炎与细菌性痢疾均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其中沙门菌通过污染食物或水传播,志贺菌主要经由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这些病原体在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和炎症因子,导致肠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此外还可能伴随乏力、头痛等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及培养可以检测到相应的病原体;同时针对这两种疾病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也是常用手段。抗生素治疗是关键措施,前者可选用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后者则需使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蛋类,以减少感染风险。若怀疑感染上述疾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检查和治疗。
主任医师
南平市第一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