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乙型肝炎E抗原25U/mL,是阳性结果,说明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E抗原的正常值范围是小于0U/mL,所以乙型肝炎E抗原25U/mL,说明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要检查肝功能、乙肝DNA、肝脏B超、甲胎蛋白等。根据检查结果,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原因:
1、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力低下,不能清除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导致乙型肝炎E抗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2、药物因素:患者长期或过量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结核药物等,导致肝功能损害,检查时乙型肝炎E抗原就会升高;
3、病毒因素:乙型肝炎E抗原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所包裹的,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其本身只在肝细胞内,所以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后,肝细胞受损,就能够检测到乙型肝炎E抗原;
4、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母亲为乙型肝炎患者,在怀孕期间、分娩期间和哺乳期间,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婴儿,使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二、治疗:
1、一般治疗:建议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避免熬夜、劳累。如果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建议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油腻、刺激的食物,戒烟戒酒;
2、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谷胱甘肽片、熊去氧胆酸片、恩替卡韦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促进乙型肝炎E抗原水平下降。如果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建议结合化验结果调整乙型肝炎治疗的方案。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舟山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