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痢疾肠道的病变特点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黏液血便,这些症状可能表明感染性腹泻,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1.腹痛
腹痛是由于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肠壁神经丛和肠管平滑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痉挛。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可能伴有绞痛感。
2.腹泻
痢疾感染时,炎症反应会刺激肠道蠕动增加,使内容物快速通过肠道,从而引起腹泻。腹泻可能导致频繁排便以及水样或稀薄的大便。
3.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是因为痢疾杆菌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作用于直肠肛门部位的黏膜,导致局部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患者可能会感到有强烈的排便欲望,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粪便。
4.发热
发热主要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机体释放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激活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引发发热。发热时,体温升高会导致身体代谢加快,可能出现出汗增多的现象。
5.黏液血便
黏液血便是由于痢疾杆菌侵入结肠黏膜,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同时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分泌增多。表现为大便中混有血液和黏液,有时可呈果酱状。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霍乱弧菌O抗原凝集试验、志贺菌培养等检测。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遵医嘱使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在诊治过程中,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避免食用高脂肪、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肠道负担。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舟山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传染科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