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体滴度下降或消失时可进行加强注射。另外对于母婴传播、血液接触等情况下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婴儿,需要及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遵医嘱配合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一、原因
1.乙肝疫苗接种:婴儿出生24小时内需尽早开始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按照0、1、6月方案,即第二针与首针间隔一个月,第三针与前两针间隔六个月。当婴儿完成三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其体内产生足量的表面抗体,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患者,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此时在婴儿出生后尽快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高效联合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再按0、1、6个月方案接种3次乙肝疫苗即可。
3.血液接触:如婴儿不慎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体液,也可引起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应及时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降低发病风险。
二、治疗
1.乙肝高效联合免疫球蛋白:一般为冻干制剂,含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及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所致的阻断失败病例,以及意外暴露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者。
2.抗病毒药物: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恩替卡韦颗粒、拉米夫定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此外,若婴儿存在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则不建议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免加重肝脏负担而影响病情恢复。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婴儿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