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是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疫苗。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接种后,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此种抗体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产生,需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确定抗体是否为阳性。
1、接种前:建议患者清淡饮食,不要喝酒,不要吃可能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以免影响抗体的产生;
2、接种时:接种前需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确定抗体为阳性后,方可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注射时应在无菌操作下,在上臂三角肌下缘进行注射,注意不要在同侧注射。注射后要观察半小时,无特殊情况才可离开医院;
3、接种后: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皮肤反应:接种部位可能出现轻微红肿、硬结,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2-3天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用热毛巾湿敷,或者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促进症状消除;
2、发热: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含有病原体,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低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喝水、注意休息,2-3天可以自行缓解。如果持续发热或出现高热,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发热的原因,进行治疗;
3、过敏: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皮疹、瘙痒,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对此种情况,可以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进行治疗;
4、其他: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甚至休克,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对此,各种人群均可以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对没有抗体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补种。
主任医师
高州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舟山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