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乙型肝炎E抗体和C抗体偏高,一般提示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较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此时需要结合乙肝五项中的其他指标,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原因:
1、病毒处于清除阶段:患者处于恢复阶段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也就是E抗体和C抗体,对于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的作用,是乙肝感染后转归的指标之一;
2、免疫力较低:乙型肝炎E抗体和C抗体偏高,说明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强,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较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发生肝炎、肝损伤的几率较小。
二、处理措施:
1、无需特殊处理:如果患者仅出现乙型肝炎E抗体和C抗体偏高,而其他指标均正常,同时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则不需要特殊处理,继续观察即可;
2、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乙型肝炎E抗体和C抗体偏高,同时伴有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丙肝抗体阳性,要考虑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且为小三阳,一般为病毒复制,传染性相对较强。此时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
3、保肝治疗:如果乙型肝炎E抗体和C抗体偏高,同时存在肝功能异常,则提示肝脏出现损伤,要结合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决定是否需要保肝治疗,以及保肝的时间长短。通常需要保肝两周左右,期间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饮酒、熬夜等。
此外,乙型肝炎E抗体和C抗体偏高的患者在病情好转后,也需要定期检查,以免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舟山医院 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