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自从有了中药复方,就有了药物的配伍学。药物之间发生的所谓“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等作用,都是配伍的结果。正确地继承、运用并进一步研究药物的各种配伍,对于提高疗效,拓宽人们的思路,促进中医中药理论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有人通过茵陈篙汤利胆作用的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配伍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他们的试验表明:生大黄与茵陈配伍具有协同作用;但茵陈与桅子配伍时却抑制了利胆效应,与大黄配伍时也削弱了大黄的利胆作用。
有人将甘草与柴胡按1:1的比例制成甘柴合刑,发现该合剂抗肝损伤的作用明显优于单味甘草或柴胡。但在治疗中有些患者出现了浮肿,为此又加入茯苓一味。而逍遥散则包括这三味药,只是剂量小于以上三药的2—3倍,但逍遥散的作用则远逊于甘柴合剂。
有人统计并研究了清热解毒(清热利湿)药与不同剂量,不同品种的益气助阳药的配伍,对乙型肝炎的传染指标(HBeAg)呈现出10种变化,这两类药以清解药3—4,助阳药l的比例时疗效最好,助阳药的比例过大过小均不佳。所用助阳益气药又以仙灵脾、仙茅、巴戟天、生黄芪为好;肉苁蓉、益智仁、附子等则不佳。
有人观察了丹参、郁金、赤芍三味活血药可增强纤溶酶活性,对促进血液溶解,防止血栓有明显作用,但党参、黄芪、黄精三味组成的益气药则与活血药恰恰相反。可见益气药可能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因此,对有淤血的患者,最好不要单独使用益气药,应与活血药合理配伍使用。
许多药物的配伍不同,疗效也不同,如明代李梴《医学入门》中有“蒲公英配忍冬藤令人昏昏欲睡”的记载,与临床所见完全一致,但有人并不仅是嗜睡,而表现为头昏,乏力,类似服镇静药的效应。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载:“麻黄得熟地,通经不发表;熟地得麻黄,补血不腻膈”,说明两药以不同比例配伍则呈现出不同的作用。有人通过四君子汤中的党参、白术、茯苓三味药单用时均有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三味药合用时或某二味合用时均表现为相加的作用。但重要的是当炙甘草的含量达1/3时,即可发现明显的拮抗作用,但炙甘草单独应用时并不降低吞噬功能。这充分说明药物配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证实了前人所说的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数百味药物随着不同的病证,可有变换不尽的排列组合,其中有大量的配伍效应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去应用。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七煤集团总医院 传染科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舟山医院 传染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科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