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肠道传染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加之我省秋季空气干燥,冷热空气相互交替,气温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容易受病菌侵袭,极易发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因此有必要对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有:
1.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2.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3.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预防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喝生水,食品在食用前要煮熟、煮透;煮熟的食物要趁热吃,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提倡分餐进食;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呼吸道传染病
我省秋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点有:
1.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2.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等。
3.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水痘患者。发病主要是儿童,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
4.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传染源为流脑患者和带菌者。发病以10~20岁的青少年为主。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接种;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