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正确洗手率仅为4%。调查表明,我国居民正确洗手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城市正确洗手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达到6.0%;各年龄组居民正确洗手率差别不明显;女性正确洗手率为5.1%,高于男性的2.8%。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正确洗手需要同时满足4条标准: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等5种情景下每次都洗手;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时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常见传染病经手传播
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沾有40多万个细菌,用过水龙头后,接触部位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可以有35000个细菌;办公场所的桌面上,每平方英寸面积的细菌可以超过3000个。据介绍,许多常见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经手传播。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经手传播疾病的有效手段。“勤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某三甲医院保健科医生介绍说,正确有效的洗手方法可以将皮肤角化上皮中60%~90%的微生物清除,若结合刷洗,微生物清除率可达90%~98%,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正确洗手比疫苗更有用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表明,目前腹泻和肺炎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元凶,全球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腹泻类疾病,另有150万人死于下呼吸道疾病,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而用香皂洗手可以将腹泻致死率减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减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良好的洗手习惯每年可以挽救百万儿童生命,比任何疫苗或医疗干预都有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儿童有良好洗手习惯的不超过30%,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低。联合国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将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2/3,为此世卫组织特地在2005年将每年的10月15日设成“世界洗手日”,鼓励公众尤其是儿童使用香皂洗手。如何洗手才健康?什么时候应洗手?
专家表示,一般来说,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立即洗手最重要,更能有效降低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以下这些场合也需要注意洗手:做完大扫除、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喂孩子之前;接触过公共物件,如电梯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之后;接触动物、宠物之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