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夏季应谨防眼科疾病——红眼病

  夏天气温越来越高,这段时间正是红眼病的高发期。很多人知道游泳时防护措施不当很容易被传染,实际上,红眼病的感染源在生活中处不在。

  进入夏季之后,水上活动开始热闹起来。趁着放假,爸爸妈妈带着妞妞去游泳,一家人玩得十分尽兴。晚上,全家人又一起在电脑上玩游戏。不料,开心之后的第二天,一家三口却不得不一起去看医生。原来,他们都得了红病。眼科专家提醒,由于夏季气温较高,空气湿润,病原微生物繁殖得快,人们室外活动(如游泳、外出旅等)普遍较多,更容易接触外界病源,若不加以注意极易患上此病。

  目前已经进入红眼病的高发时期。红眼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传染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感染上此病的人,几乎都会有眼睛红、肿及分泌物多的情况,眼部有明显的刺激症状。

  “红眼病具有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夏朝霞说,如果一个人有了红眼病,其眼睛分泌物里藏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那么患者所用过的毛巾、脸盆和手帕,其接触过的物品,比如枕头、被子、衣服、门把手、电话机、遥控器等都会沾有这些病菌,其他人接触到这些物品,又用手去拭汗揉眼,那么就会被传染。如果游泳池、水上游乐场等场所的水源被红眼病人的眼分泌物污染后,也容易令其他游泳者感染而发生集体暴发流行。

  专家表示,许多红眼病患者有去公共泳池或水上乐园的经历。因此,夏季游泳时要特别注意卫生,预防红眼病。

  “红眼病”潜伏期为两天

  红眼病有流行快的特点。常常一人得病,在1~2周内患者活动范围的人群会被广泛传播。红眼病发病急,细菌或者病毒一般潜伏1~2天后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红眼病的典型症状是双眼或单眼红肿、发烫、烧灼感、怕光流泪,晨起眼皮常被大量分泌物(眼屎)粘住,不易睁开。你可以从时间、症状上判断一下。一旦得了红眼病,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更要注意手部、眼部卫生,单独使用毛巾,并最好能洗净消毒后再用,免得传染给他人。

  此外,红眼病有传染性,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有可能发病。只要有接触史就有发病可能性。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病人诉近日有接触过红眼病人,或有游泳史,或有佩戴隐形眼镜史等。所以,要预防唯有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少用公共场合的毛巾、脸盆等。

  熬夜看世界杯导致红眼病患者激增

  球迷郑先生自从12日南非世界杯开赛以来几乎一场球也没有落下,端午节前后,他的眼睛开始有点干涩,发痒,但他只是用普通的眼药水做了简单处理,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短短一周,病情恶化。郑先生医院专科医生诊断为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而且是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导致左眼角出血,需要抗病毒和抗菌。

  “熬夜看球易引发红眼病,而且世界杯期间正值夏季,正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肆虐流行的时节,缺乏睡眠、食起居不规律、身体疲劳致使抵抗力降低。”医生说,眼睛发炎只是表象,证明身体抵抗力已经大大降低了。

  医生提醒,世界杯比赛多在晚间或半夜,不少球迷怕电视声音影响家人休息,把音量调得很低,而且还得近距离看。人正常眨眼频率是每分钟20次,而看电视屏幕可使眨眼频率下降到6次。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再加上屏幕光的闪烁、反光和炫目,会出现视疲劳和干眼症,表现为眼红、眼睛干涩、灼热、有异物感、眼皮发沉、眼球胀痛、看东西模糊。

  每天跟键盘打交道也有可能得红眼病

  很多人知道游泳时防护措施不当很容易得红眼病,实际上,红眼病的感染源在生活中处不在。

  小王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平常中午都在电脑前吃饭,有时还趴在那睡觉。前天早上,他突然觉得眼睛好痒,还伴随着刺痛,他没有当回事。到了中午,他下楼吃饭,阳光一照,感觉眼睛有点睁不开,还一直流泪。第二天起床后,照镜子,发现眼睛好红,他自己吓了一跳,赶忙到医院。

  医生看了看小王的眼睛,并询问了他的一些生活习惯。林医生跟小王说:“你这是红眼病。虽然没有同事直接传染给你,但你平时经常使用键盘,没洗手又去揉眼睛,眼睛就感染上病菌。”

  “红眼病就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它传染性很强,潜伏期短,发病时病人眼睑和结膜红肿,眼部发痒、疼痛,视力模糊,分泌物呈水样,并有异物感。”医生说,很多人知道游泳会传染红眼病,但对键盘传染却疏忽大意。

(责任编辑:魏思静 实习编辑:凌丽屏)

2011-08-04 05:00: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跖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足疣即跖疣,是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其病因包含非疾病因素如皮肤屏障受损、生活环境不良等,以及疾病因素如自身免疫缺陷、糖尿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皮肤屏障受损:足部日常承受较大压力,频繁摩擦,像长时间行走、不合脚鞋子的挤压,容易使足底皮肤角质层增厚、出现微小破损,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此时,HPV病毒便能趁虚而入,侵入表皮细胞,引发跖疣。一2、生活环境不良: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环境,如在南方的梅雨季节,足部皮肤易浸渍发白,角质层含水量增加、韧性降低,抵御外界病菌能力变差。而且这种环境适宜HPV等微生物滋生繁衍。日常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勤换鞋袜,让足部处于干爽状态。二、疾病因素:1、自身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机体无法正常识别和清除入侵的HPV病毒。病毒在足底皮肤细胞内肆意复制、增殖,导致跖疣频繁发作且疣体生长迅速、数目增多,治疗难度加大。针对此类因免疫问题引发的跖疣,可再医生指导下采用激光治疗,利用高能激光束瞬间气化疣体,以达到去除疣体的目的。2、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足部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受损,皮肤营养供应不足,变得脆弱,屏障功能减弱。同时,高血糖环境利于病菌滋生,HPV感染风险大增。治疗上,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盐酸二甲双胍,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再遵医嘱使用水杨酸软膏等药物,促使疣体脱落。对于跖疣的防治,建议平时注重足部护理,穿舒适透气鞋子,避免外伤;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筛查,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一旦发现跖疣,切勿自行抠挖、修剪,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采取治疗措施,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跖疣是怎么染上的
跖疣是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其可能是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自体传播等染上的。1、直接接触传播:当皮肤直接接触到感染者的疣体部位时,病毒就可能侵入健康皮肤。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若地面残留有感染者脱落的带有病毒的疣体碎屑,足底皮肤与之接触,病毒便可突破皮肤屏障,引发跖疣。此外,与感染者共用拖鞋、脚盆等个人物品,也容易让病毒直接传播,增加患病几率。2、间接接触传播:一些公共物品,如酒店的地毯、公用的按摩床布等,若被携带病毒的人使用过,后续使用者又光着脚接触,病毒就可能沾染到其足底,继而诱发跖疣。还有在足疗店,若足疗器具消毒不彻底,上一位顾客携带的病毒残留其上,下一位顾客使用时就有感染风险。3、自身接种传播:当身体某部位已经出现疣,如手部的寻常疣,在日常生活中,若不经意间用手搔抓足部,手上的病毒就可能被带到足底,造成足部感染。另外,若足部已有一个小的跖疣,在走路过程中,疣体受到挤压、摩擦,导致疣体破裂,里面的病毒向周围扩散,进而在足底其他部位引发新的跖疣,使病情逐渐加重。为预防跖疣,建议尽量不在公共场合赤脚行走,自备拖鞋;去公共场所后,及时清洗双脚,更换鞋袜。家中个人物品如拖鞋、脚盆等要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若发现足部有可疑增生物,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杨酸软膏、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治疗,也可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方法。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点状掌跖角化病和跖疣的区别
点状掌跖角化病和跖疣是两种不同的足部皮肤病症,二者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1、发病原因:点状掌跖角化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发,通常家族中有多人患病,遗传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导致皮肤角蛋白异常,引起掌跖部位皮肤出现病变。而跖疣则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多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地赤足行走,病毒从皮肤微小破损处侵入,引发足底皮肤良性增生病变。2、临床表现:点状掌跖角化病主要出现在手掌、足底,为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角化性丘疹,质地坚硬,呈淡黄色,数目不等,可散在分布或群集,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行走时可有压痛感。而跖疣好发于足底受压部位,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渐增至黄豆大小或更大,表面粗糙,界限清楚,因受压常形成淡黄色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去除角质层后可见疏松的角质软芯,周围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常有疼痛感。3、治疗方法:点状掌跖角化病科遵医嘱局部外用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等,软化角质,改善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口服维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软胶囊,但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不良反应。而跖疣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治疗,直接去除疣体;也可遵医嘱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若足部皮肤出现异常,切勿自行盲目用药或处理,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遵医嘱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咪喹莫特去疣效果好吗
咪喹莫特在去除疣体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咪喹莫特主要用于治疗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其并非直接对疣体发挥杀伤作用,而是刺激局部皮肤的免疫细胞,使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从而增强机体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与清除能力,逐渐促使疣体脱落。遵医嘱按照规范疗程使用咪喹莫特,大部分患者的疣体可逐渐缩小,持续用药一段时间后,疣体可完全消失,且复发率相对较低。这种通过调动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感染的方式,使得治疗不仅针对当前的疣体,还对潜在的病毒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咪喹莫特使用较为方便,可由患者自行遵医嘱外用涂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也有积极影响。与一些需要在医院进行的治疗手段相比,如激光、冷冻等治疗,患者无需频繁前往医院,减少了时间成本。而且,相较于手术治疗可能带来的疼痛、出血以及术后伤口感染等风险,咪喹莫特外用一般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常见的如局部皮肤轻度红斑、瘙痒等,多数患者能够耐受,这也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若考虑使用咪喹莫特去疣,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通过医生的专业检查,确定疣体的性质及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若符合用药指征,务必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涂抹药物前,需洗净双手及疣体部位,保持皮肤干燥。用药后,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若出现严重的红肿、破溃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