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主要是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菌在体外生存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染的机会极少。脑膜炎双球菌一般寄生在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黏膜内。患者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喷射出大量带菌的飞沫,污染空气,健康人一旦吸入,在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脑膜炎双球菌就会由呼吸道进入血液,然后达到颅内,引起脑膜发生炎症性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患者同一房间工作、托儿所或直接接触过患者的口腔分泌物(比如接吻)的人群,被认为是易感染的高危群体。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其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该菌就不能生存。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经常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研究表明,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是流脑的易感人群。因此,必须按免疫接种时间及时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一般注射后免疫时间可维持1年以上。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建立科学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不串门,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