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积极关注发病率陡升的丙肝

  丙肝在我国已呈中等流行,抗体阳性率约为3.2%。由于丙肝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今后有可能成为威胁大家健康的主要肝脏疾病。

  丙肝病毒(HCV)感染危害性不容忽视,全球发病率约为3% (1.7 亿人)。

  60%~85%的丙肝患者病程会呈慢性化,罹患肝硬化的危险性在感染后20年内达10%,在感染后30年内达20%。肝硬化患者中有一部分发展为肝癌。

  丙肝漏诊率约52%

  在美国,大概只有5%的丙肝患者被确认;在英国,每8名丙肝患者只有1名被诊断;在我国,丙肝漏诊率约52%。丙肝的传播方式有:吸毒者混用注射器、职业暴露、透析、家庭成员间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而未知形式的丙肝传播方式占 20%~40%,如医源性感染(牙科器械、内窥镜、介入性操作、外科手术)、不洁注射、某些生活习惯(文身、美容、美甲、修脚等)。需要指出的是,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HCV。

  确诊要做哪些检查

  应查丙肝抗体(抗-HCV)、丙肝基因(HCV-RNA)和丙肝基因分型,还可以做B超检查和肝穿刺活检。

  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是:丙肝抗体、丙肝基因均为阳性,阳性指标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确诊。

  单纯丙肝抗体阳性有两种可能:感染过丙肝,现已痊愈;慢性丙肝,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期,尚不能检测到,因此需要定期随访或进行肝脏穿刺活检。

  对抗体阳性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HCV-RNA定性试验确诊,准确性很高(98%以上),只要一次病毒定性检测阳性即可确诊HCV感染。但一次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应重复检查。

  对丙肝患者还要做基因分型,目的是指导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以及制订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中国患者基因1型多见,为丙肝中比较难治的一型,也是预后比较差的一型。基因1型的患者要进行加强治疗,治疗时间相对也会比较长。

  肝功能正常也要抗病毒治疗

  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所有慢性丙肝患者均需接受抗病毒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清除病毒、延缓肝脏病变的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风险。

  丙肝病毒本身也可以造成对肝细胞的损害,只要病毒存在,这种损害就存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肝脏病变也会有进展,同样会发生肝硬化。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10-10-10 00:01:00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