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400余例接种麻疹疫苗后异常反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病毒学专家赵铠19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中国这次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来,已发生一些异常反应,大概400多例,其中绝大多数是过敏性皮疹,所以,异常反应报告的发生率只有十万分之零点八。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病毒学专家赵铠指出,这次开展强化免疫以来,在9月14日已经接种了约五千万人,已发生一些异常反应,大概400多例,这其中绝大多数是过敏性皮疹,所以,异常反应报告的发生率只有十万分之零点八,这些发生过敏性皮疹的孩子很快就恢复了。

  赵铠进一步表示,接种麻疹疫苗以后,个别少数人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一般地讲,注入以后局部疼痛、肿胀,或者发生红晕,有的体温大于38度,个别还可能发生过敏性反应。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孙美平指出,麻疹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任何一个疫苗对于人体来讲,都是一种异物,接种后会在少数人中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又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在一般反应也可以视为正常反应,如注射部位的局部疼痛、肿胀、红晕,发热,轻度的皮疹,均属于一般反应,呈一过性,不需要治疗即可恢复。当然,异常反应是需要及时就医治疗的,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热性惊厥过敏性休克,急性过敏反应(不伴休克),脑病。但这些反应发生的频率均处于极罕见的水平,它们的分母是以百万剂次作为计算单位的。

  孙美平特别提示指出,对于接种疫苗后的孩子发热,家长要认真对待和辨析,因为接种疫苗后发热的很多孩子是偶合了感染性疾病所致,遇到孩子接种疫苗后持续发热且热度不退,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以免错过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

  孙美平指出,首先,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而且向接种医生如实提供情况,遇到以下情况不能接种麻疹疫苗:第一、对疫苗所含成份过敏;第二、既往曾患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紫癫、血小板减少性紫癫、阿瑟氏反应等严重过敏性疾病。第三、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第四、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第五、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孙美平表示,只要做好接种前禁忌证的询问体检,是可以做到安全接种的。他指出,暂不能接种麻疹疫苗的有:第一、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第二、1个月内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它减毒活疫苗,需要间隔满1个月后进行补种。第三、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身体恢复后进行补种。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10-09-20 00:00:00浏览1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胸膜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胸膜疾病是由多种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疾病因素常见有环境因素、药物影响、不良生活习惯等;疾病因素常见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可吸入颗粒物,如石棉、粉尘等,可能对胸膜造成刺激,引发胸膜疾病。例如,石棉作为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石棉环境中的人群患胸膜间皮瘤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这类情况,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如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暴露,佩戴防护口罩等。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胸膜疾病的发生。例如,长期使用盐酸胺碘酮片、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等药物,有可能引起肺毒性及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胸膜增厚等病变。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3、不良生活习惯: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患胸膜疾病的风险。吸烟不仅损害肺部健康,还可能对胸膜造成间接影响,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因此,戒烟是预防胸膜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二、疾病因素:1、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是导致胸膜炎等胸膜疾病的常见原因。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结核性胸膜炎,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症状。对于这类疾病,遵医嘱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如使用利福平片、异烟肼片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胸膜,引发胸膜炎症。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如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地塞米松、甲氨蝶呤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为预防和治疗胸膜疾病,应关注环境因素、药物影响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非疾病因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定期体检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胸膜疾病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确诊的胸膜疾病患者,应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褥感染指的是什么疾病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生殖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会阴侧切、剖宫产切口、宫颈撕裂等,这些创口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途径。同时,产后产妇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生殖道内原本存在的正常菌群或外界侵入的病原体便容易大量繁殖,引发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及衣原体、支原体等。其中,以厌氧菌居多,如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其可在无氧环境下生长并产生毒素,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此外,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等因素,也会增加病原体入侵的机会,促使产褥感染的发生。产褥感染的症状因感染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常见的是发热,体温常常超过38℃,且持续不退。如果是会阴、阴道、宫颈等部位的感染,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压痛明显,伤口愈合不良,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排出。若感染扩散至子宫,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产妇会感到下腹部疼痛,恶露量增多,颜色浑浊,伴有异味。当炎症波及输卵管、卵巢时,可出现附件区压痛、增厚,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严重时可导致盆腔腹膜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加剧等症状,甚至引发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一旦怀疑产褥感染,产妇应立即就医通过详细体格检查,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若病情加重或出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妇科内分泌疾病包括什么
妇科内分泌疾病主要包括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妇科内分泌疾病是指女性卵巢及其相应的生殖器官在发育、成熟及衰退的过程中,因性腺分泌激素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相关疾病。这类疾病通常与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会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性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潮热、出汗、情绪波动、月经不规律等表现。若是患有该疾病,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等药物来改善症状。2、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其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并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治疗时,可遵医嘱应用地屈孕酮、醋酸甲羟孕酮等药物,必要时可通过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进行治疗。3、高泌乳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女性体内的催乳素水平过高,可能导致月经周期异常、溢乳、闭经等症状。此类疾病患者则可遵医嘱应用卡麦角林、维生素B6等药物来降低催乳素水平。针对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酒喝多了怎么解酒
饮酒过量后,解酒的方法主要包括补充水分、食物辅助、药物解酒等。这些方法可帮助缓解醉酒症状并加速酒精代谢。1、补充水分:酒精会导致人体脱水,因此补充水分是解酒的基础方法。白开水或矿泉水是最简单有效的选择,可以帮助稀释体内的酒精,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此外,适量饮用淡盐水也有助于补充身体因饮酒而流失的盐分和电解质,进一步缓解脱水症状。2、食物辅助:食物在解酒过程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富含果糖的食物,如蜂蜜、西瓜、葡萄等,能够加速酒精的代谢。此外,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酸奶等,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部的刺激。这些食物还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帮助身体恢复体力。3、药物解救:在药物方面,应谨慎选择。如果需要,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一些能够缓解醉酒症状的药物,如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或利尿剂。但务必注意,药物使用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在极少数极端情况下,如饮酒过量导致严重中毒或昏迷,可能需要考虑洗胃处理,洗胃是一种有创性操作,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并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建议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缓解。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饮酒量,避免过量饮酒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有助于降低酗酒风险并促进身体健康。在饮酒后,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