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新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身体新知

患得患失 何谓养生大忌?

举报/反馈
2008-12-24 09:00:0039健康网社区
患得患失 何谓养生大忌?


  名医语录:“养生重在养‘心’,机遇来了,该争取时我会去努力。至于结果如何,则无需太在意。”

  面容慈祥,为人温和宽厚,这是许多人对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王清海教授的第一印象。虽然每次专家门诊病人都排着长队,但他对每一个病人都耐心十足,让病人打心里觉得舒坦。而与他共过事的人,发现他再忙也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十分令人佩服。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的广东省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王院长对如何“养心健体”确有一套独到的理解,他特别强调养生要从“心”养起。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各种物质和名利的诱惑也多,得失之间情绪起伏很大,患得患失是养生的第一大忌。”而他最为推崇的则是《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志闲”、“心安”的淳朴养生理念。

  心态要平和,胸怀要宽广

  王清海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高血压和心脏病人,他发现这些人多数都有不少“心病”。“毕竟,人活在世上每天都可能碰到各种不如意的事,从工作、学习到家庭生活,每个人、每个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无论如何,心不能乱,要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王院长说,心乱百病生,心静则万病去。心能静得下来的人自然不急不躁,心气平和。事实证明这更有利于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也更有利于工作和生活。

  “怪当今居世之士……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采访时,王清海从书架上取下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他认为书中这段文字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有多少在商海中搏击的企业家或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或过分追求企业的强大、或过于看重个人的名利,这种对物质和名利的欲望使他们往往难以顾及到自己的健康,导致多少豪杰未老先衰、未退先病甚至英年早逝。”

  但生活在现代社会,放弃对名利的追逐和对物质的追求,有点不切实际,毕竟大家都是“社会人”,不是逃进深山老林里修道的“方外人士”。王清海也肯定,人活在世上,向上进取,追求事业成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不要过度看重名利得失。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也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机遇来了,该争取时我也会去争到。尽了自己的努力后,结果如何,无需太在意。”20多年来,正是这种放松的心态,助他一步步积累起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逐渐从一名普通医生到当上教授、副院长,乃至成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博士生导师。

  “我认为,心胸坦荡是养生的第一要诀。”王清海解释道:心是指心态,胸是指胸怀。很多成功人士都懂得心态平衡的重要性,也明白要“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忘志”,但这还只是“养心”的第一层,只解决了如何对待自己。其实胸怀宽广同样重要,这一层的要求更高。如果能做到为人诚实有信,坦白大度,心胸坦荡,包容万物,还有什么气可生、有什么“心病”解不开呢?

患得患失 何谓养生大忌?


  饮食杂而不多,进食时间要有规律

  饮食是健康的保障,也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王清海指出:“在许多人看来,吃饭喝水,似乎只是张开口咽下去的事,再简单不过了。但事实上有不少人的‘病’是吃出来的。”他认为,饮食要有“节”,这个“节”字起码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适当调节口味:各种饮料,如酒水、茶、咖啡等,以及一日三餐的食物,如鱼、肉、饭、蔬菜等等,都应品种丰富,杂而不多,让营养更均衡。当然,每餐不一定要吃多种,但可适当换口味,不要太挑食,酸、苦、甘、辛、咸,什么都可吃一点,只是要掌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2.食量要有节制:一日三餐应有定量,不宜饥一顿饱一顿,或暴饮暴食。王清海说,他每顿饭都在七八成饱之间,因此肠胃很少“抗议”。 “脾胃为后天之本”,保护脾胃十分重要。古人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足见过度饮食的危害之大。平时再喜欢的食物也要有节制,因为再好的东西,一口气吃太多了也会伤肠胃。

  3.进食时间规律:一日三餐的时间要相对固定,不要早一顿晚一顿。像的士司机和一些经常出差的人,常过了吃饭的时间还饿着肚子,结果就得了胃病。王院长建议,对于工作特别忙、经常会误了吃饭的人,应适当带点食物在身边,到了吃饭的时间还是要先垫一垫肚子,切莫让肠胃空转,这种无负载的运转,很易对肠胃造成损害。

  作息:宜早睡晚起

  “我晚上11时左右睡觉,最迟不超过12时。”王清海指出,现代人的夜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年轻人,许多人的快乐时光是在晚上10时以后才开始的,一直持续到三更半夜,而白天却呼呼大睡。对此,他很不赞成:“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白天阳气旺盛,人的精力充沛,正是工作学习的好时光;入夜阴气盛,在这时身体就应该尽量静下来休息,恢复体力,积蓄能量。”

  “作息除了要符合时间规律,还要符合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才能做到精神内守,阴阳平衡。”王清海指出,中医认为春夏秋冬作息时间各有规律:春天阳气升发,宜早睡早起,夏天阳气旺盛,宜晚睡早起,秋冬阳气逐渐收敛阴气盛,则宜早睡晚起。像现在时序已入深秋,中老年人除了要早睡,早上还可适当“赖赖床”,在日出前后起床比较适宜。

  运动:早上慢跑可提神

  王清海建议不同的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他一个星期要出两次专家门诊。门诊的当天早上,他6时就起床,到家附近的麓湖公园里沿着湖边慢跑1小时。他分析说:“晚上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脏腑器官功能低下,气血流动缓慢。如果在早上起来跑跑步或做其他有氧运动,能有助于唤醒脏器功能,加速气血的流动,增强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我偶尔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没去跑步,但当天出门诊的精神就不一样。如果跑了步,我可以从早上8时看病看到中午12时都不觉得疲劳,但不跑步的话到早上10时就会觉得有点累。”他指出,那是因为有氧运动可使大脑得到更充分的血氧供给,所以才会精神十足。

  防病忠告

  节假日期间中老年人最易血压高

  “节日期间中老年人因高血压来看病的,要比平常增多10%~15%”。因此,有下面几种情况的中老年人应引起警惕:

  1.遇到好事乐过头:比如儿孙从国外回来了,老人心里一高兴,情绪波动大,血压会随之不稳;

  2.挑起矛盾或伤心忧过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谈起某些不愉快的往事,或者忆起某个去世的人、或某些场合触景伤情等等,也会引起血压升高。

  3.生活规律改变:在外的儿孙好不容易趁假期回家一趟,老人忙前忙后,招呼好孩子的吃喝,晚上还要与孩子聊天至深夜,生活规律被打破,影响了睡眠时间和质量,血压自然不稳。

  4.过节太放松自己:由于过节团聚多,运动锻炼反而减少了;而且,亲友见面多会好吃好喝,易因一时高兴开怀畅饮,或谈得兴起,递到跟前的烟“来者不拒”, 造成烟酒过量,也会威胁到血压和心脏的稳定。

  因此,王清海建议:节日期间,中老年人无论如何还是要尽量保持日常平静、规律的生活和心态,警惕高血压和心脏病来扰。

(实习编辑:简燕娴)

返回保健频道          网友最注
王清海主任医师心血管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