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保健 > 生活常识

畸形水果到底能不能吃?

举报/反馈
2010-05-24 07:00:0039健康网社区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各色水果纷纷上市之时,在琳琅满目、新鲜水嫩的各种水果中,不乏一些长相古怪、凹凸不平的畸形水果。人们挑选水果时当然是选外皮光滑新鲜的,那些外表看起来丑陋的水果,最终会被挑剩下来。

  在中国民间,有种说法认为,歪瓜裂枣更好吃;而另一种说法恰恰相反,说是这些畸形水果就是得了植物癌症,吃不得。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这些说法是否真有科学道理?

  什么原因让这些水果长得丑陋

  导致植物的果实长相畸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辐射。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一些作物种子(如辣椒等)被带上人造卫星后,经太空射线照射,所培育出的果实,不仅果实增大,而且色泽鲜艳。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果实变异,还需进一步了解。

  但除了辐射,还有水分亏缺、低温、高温、强光等物理逆境,盐碱、环境污染、病、虫、杂草等各种因素会导致果实形状变化,在专业上,这些因素都叫做逆境胁迫,是指对植物施加了有害影响的环境因子,使得果实不能在正常环境下生长。既然都是有害因素,那么是否意味着这样的水果吃了对人体有害呢?

  不一定。比如辐射,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它们会危害人体健康,相反,有些经过射线照射的食品对人们生活是有好处的。例如,经γ-射线照射过的板栗,可以贮藏更长时间;经太空射线照射,所培育出的果实,不仅果实增大,色泽鲜艳,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还是有益的。

  因此,民间所说的歪瓜裂枣好吃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定的道理,此外,民间还有一种叫“虫桃烂李,好吃无比”的说法。

  歪瓜裂枣为何更好吃

  为什么歪瓜裂枣这些果实反而会更好吃,难道植物也会“逆境出英才”吗?

  在适当的逆境胁迫下生长的果实,更容易趋于成熟,因为逆境胁迫往往会刺激果实中的乙烯更快释放,而乙烯是刺激果实成熟的一种物质。现在常用的果实催熟剂,主要成分就是这种物质。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中积累的淀粉转化成双糖(如蔗糖)或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同时还能降低果实酸度。一些特别的果实,比如柿子、香蕉、猕猴桃等,采收下后并不能立即食用,而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行。刚摘下的柿子,吃起来会涩嘴,是因为里面含有可溶性单宁的缘故,而乙烯的释放可以促进可溶性单宁转化为不可溶性单宁,就会降低果实的涩嘴感。同样的道理,香蕉和猕猴桃采后放置过程中,乙烯也会诱导果实中可溶性糖类物质含量上升、酸度下降、芳香物质合成,特有的风味才体现出来。

  对于那些病虫“咬过”的“虫桃烂李”或物理逆境导致的“歪瓜裂枣”,在成熟前受到逆境胁迫影响,果实内乙烯加速合成,可以促进可溶性糖类物质含量上升,促进果实更早成熟。因而,相对于那些尚未成熟的果实而言,它们已经成熟了,果实应有的风味已经开始体现出来。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民间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以来,我国果品生产面积和产量就开始占据世界第一,而且现在依然遥遥领先。人们已经不愁吃不上水果,原先那些似乎“好吃无比”的“虫桃烂李”,现在看来只能是等外品,根本不宜摆上餐桌,更进不了大市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有人培育出一种方形的西瓜来卖,这种西瓜一上市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因为它太稀奇古怪了。如果按歪瓜裂枣好吃的说法,这种西瓜更是好吃了,事实是否如此呢?它又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奇形怪状的水果可以人造吗

  汪良驹告诉记者,培育这种奇特的水果其实很简单,只要在西瓜开始结果时,在果实外面套一个方形的盒子,过段时间再换一个大一点的方盒子,一直到西瓜成熟为止。这样,长出来的西瓜就是方形的了。

  除了方形西瓜,市面上还出现过心形柚子、带吉祥文字图案的苹果等,在汪良驹的电脑里,记者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水果图片,其中还有一个西瓜长成小丑的脸型,非常可爱。

  培育这些奇特的水果也很简单,心形柚子就如方形西瓜一样,给果实套个模具让其生长。而让水果上长出字来也容易,简单点的方法是,只要在水果开始变色前贴上一张剪纸就可以了。如果要在水果上形成有凹陷的文字,方法其实就跟做方形西瓜一样,在外面套个模具,只是在模具上刻有需要的铭文,等水果长熟了把模具去掉,就可以看到有凹凸感图案的水果了。

  据说这种奇形怪状的水果,价格还不便宜,要比普通的水果贵上几倍甚至几十倍。那么,这些与众不同的水果,在口感和营养方面是否比一般水果要好呢?

  歪瓜裂枣营养更丰富吗?

  不一定,其实和普通的水果没什么差别,只是形状不同而已。水果的口感主要是从其甜味、酸味、香味和水分等几个方面来判别。

  而水果的糖分积累,一般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即在生长发育的早期,果实内主要是淀粉等多糖物质积累。这时候的果实一点也不甜,因为这些物质是没有甜味的。但是随着果实的成熟进程,多糖类物质会慢慢转化为单糖或双糖物质,而单糖或双糖是甜的。当多糖物质转化得差不多时,单糖或双糖积累到一定程度,这时就进入果实的成熟阶段。许多水果,在八九成熟时的口味是最好的,而且这时摘下的果实还能储存一段时间。当果实中糖类物质再往下转化时,当多糖完全转化为单糖,单糖又逐渐分解,果实就达到十成熟了。这时的果实口感虽甜,但往往缺少酸味,且不宜久放,摘下后需要马上吃掉。如果果实过了十成熟,那么,口感又不好了,因为果实也有呼吸。这时果实中的单糖被呼吸消耗,细胞组织结构开始瓦解,原有的一些特性,如果实的脆度完全丧失,组织变软,发绵,含水量下降,当然就不好吃了。

  不管是正常形状的果实,还是奇形怪状的果实,都免不了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所以,那些方形西瓜或者带字苹果的口感,其实质与普通果实是没太多区别的。

  这些果实的口感虽然没变,那营养价值呢,是否会有些改变呢?汪良驹说,我们所说的果实的营养,主要包括糖、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其中我们所在意的一些营养物质,如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在果实中的比例还不到1%,其他主要是水分。所以,受到逆境胁迫的果实在营养方面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不会因为它们变了形就变得对人体特别好,

  况且,并不是所有的逆境胁迫都对果实有利,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究竟哪些逆境胁迫会对果实不利呢?

  南瓜怎么变成了“木头”

  首先,用石头或模具压制果实生长这种方法,就有一定弊端。植物对于压力都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就如同人一样,但也有一个度。曾经有人拿南瓜做过实验,从南瓜果实开始生长时,就在果实上压石头,当然石头的重量是果实能承受得起的,然后随着果实不断长大而更换更重的石头,直到果实成熟。当人们把这个南瓜切开时,发现它坚硬无比,里面的果肉也变得像木头,难以食用。汪良驹说,这是因为果实承受着不断加大的压力,果实内细胞壁不断加厚,排列紧密,纤维变粗,组织硬化。这样的南瓜就像石头那样的坚硬,从口感上来说当然不好吃了。

  不过,即使南瓜果皮变硬,变得不好吃了,也不会对人体有害,而另一些逆境条件,比如重金属污染、激素等,就可能对果实品质有重大影响了。

  吃了环境污染过的畸形水果会得怪病

  像重金属或有机化学污染等因素导致的果实劣变,吃起来可就要小心了。被重金属污染过的果实肯定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否则为什么国家要求开展无公害果品生产、绿色果品生产甚至是有机果品生产?

  但是,有些生产基地,土壤或灌溉水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或者高毒性、残留有机农药经常超标,它们会富积在植物体内。如果这些果品,或者其他种类的食品,经常性地摄入到体内,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什么在那些经济虽然发达但没有注意环境保护的地区,人们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怪病?这与他们吸入的有毒气体、饮用水以及食物无不关系。

  人吃了“膨大素水果”也会膨大吗

  至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激素类物质,那说起来可就多了。汪良驹说,人们说的“激素”实际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动物激素,一种是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如果使用在果品上,那对人体健康可能会造成危害。不过,迄今为止,在果品生产,甚至是在所有的植物生长上,还没有听说过真正施用动物激素的。至于植物激素,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体内本身就含有的植物激素,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千百年来,人们食用的所有植物产品中都含有植物激素。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们对人体的伤害。但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就不同了。由于自然界并不存在这种东西,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科学的使用方法,否则,可能对人体有害,有时也会对植物本身有害。

  人们发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身并不是为了危害人类。比如乙烯利,人们发明它,用来催熟,因为像香蕉、柿子这样的果实,刚采摘下来时并不好吃,为了满足人们能更早地吃上它们的需要,果农或果商会用乙烯利来进行快速的催熟。而乙烯利已经被证明是对人体无害的。

  在市场上,我们可能会看到,现在很多水果比以前的要大很多。这可能是用了一种叫膨大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这种调节剂,能够加速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从而使果实变大。但人们不禁会对这种物质的施用产生怀疑,吃了使用过膨大素的水果,对人体是否有害呢?

  猕猴桃对膨大素非常敏感,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猕猴桃如果只能长到100克,而用了一定量的膨大素后,能长到120克。如果继续增加膨大素的使用量,则猕猴桃可能会增长到150克。但是,像这样毫无节制地使用膨大素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增加最多的是水分。如果果园其他管理技术不配套,果实吸收的养分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相对降低,那么势必导致果实的口感被破坏,吃起来就像兑了水,那怎么可能“甘甜可口”呢?不过,低浓度膨大素对人体是安全的。人们吃了经膨大素处理的果实绝不可能像果实那样“膨大”起来。

  畸形的果实是否得了“癌症”呢

  但是,这种变形的水果是否会产生基因变异呢?汪良驹说,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生长的果实产生畸形,其所受的逆境胁迫并不是很强,即使是被石头压过的南瓜,它的基因都还是正常的,如果把这些果实的种子拿来种,不在受到胁迫的环境下生长,那它们结出来的果实还是该圆就圆,该方就方。

  那畸形的果实是否是一种病呢?有人说,植物也会得癌症,畸形水果会不会就是得了癌症呢?

  植物都会生病,包括果树,植物的病害分两种,一种是传染性的,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一种是非传染性的,主要是因为营养障碍、气候等因素导致。非传染性的疾病危害不大,厉害的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以及线虫这四类微生物。而其中,对植物损害最大的就是真菌,它会导致植物患上枯萎病,枯萎病就相当于人类的癌症,一旦患上就没办法医治,只有死亡。

  于是人们可能担心,既然果树都得了“癌症”,那么果实不也会得“癌症”吗?如果这时的果实摘下来给人吃,对人岂不有害?

  首先,一般植物得了“癌症”,就不会结果。而且一般得“癌症”的植物都是在没有结果之前得的,目前还没有发现一种植物是在结果实时得“癌症”的。所以这个担心人们大可排除。

  那么,是否会有其他一些不是癌症的疾病在果树结果时发生呢?王志伟说,有,但很少,一般是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但是,果树生病时结的果子不会长大,而是会变小,颜色也会渐渐变化,这种果子又酸又涩,拿去卖也没有人会买。即使有人担心会有不法商人拿来做其他用途,但要注意的是,引起植物生病的病毒,对人体却不一定有害,基本上所有对果树有害的病毒对人体都是没有害处的,所以这点疑虑人们也可以排除。

(实习编辑:孔丹琪)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