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引发公众及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这种新病已在泰国和台湾地区出现。
这种新病和2009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阴性艾滋病”(恐艾人群)是不是一种病?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称,所谓的“恐艾”或“阴性艾滋病”与类艾滋病“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类艾滋病患者有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而“阴性艾滋病”没有。
两种病是不是同一种病
“阴性艾滋病”非类艾滋病
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症引发公众以及卫生部门的关注。
8月下旬,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载由台湾地区、泰国及美国等医学研究人员的合力研究,确认全球出现一种新病症,即类艾滋病。
据媒体报道,包括台湾已确诊的50多名患者在内,全球迄今已确诊200多例。此类病人未感染艾滋病,但却出现类似艾滋病的免疫力极度低下的症状。因患者至今全为亚裔黄种人,因此被命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
那自2009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阴性艾滋病”或“恐艾人群”是不是类艾滋病?两者有什么关联?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疾控部门已经做过相关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泰国和台湾的类艾滋病患者中,虽然病因尚未明确,但有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既有临床表现,也有实验室特征,如皮肤明显感染、卧床不起等。
不同的是,“恐艾”者们没有任何免疫功能缺损的情况,“如果免疫系统缺损的话就很容易感染,比如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的感染,但这个群体在医院做检查时未发现任何异样,对他们的免疫功能进行检测也没有发现任何损伤”。吴尊友称,结果证明,所谓的“恐艾”或“阴性艾滋病”与类艾滋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阴性艾滋病”如何治疗
安排精神科专家对其治疗
吴尊友称,上周二,几名自称“感染者”的人员前往卫生部信访办,要求专家对其“病症”进行再度检查,明确病因。为此,中国疾控特派出传染病、精神科等方面的专家接待。
自2009年“恐艾”人群(阴性艾滋病人群)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卫生部门一直未放松对这个群体的密切关注。吴尊友说,今年新加入这个群体的人员的症状与两三年前并没有不同。
“有位‘恐艾’患者说他高烧不退,我们一查,只有36.5℃。”吴尊友称,不论是患者自称的舌头上长白毛,还是外人听不到的关节响都是其口述的,在接受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检测后均未发现任何新型病毒的迹象,“多是一种幻觉,精神科医生初步判断为‘偏执狂’”。
“他们确实受着一种折磨,这种折磨他觉得自己有病。”据吴尊友推断,“恐艾”人群在我国现有数百人左右,初步判断一部分人是精神疾病,另一部分人是“跟风”。
卫生部门已经把这类人群鉴定为有精神障碍症状的人群,而非一种由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或免疫性功能损伤的疾病。下一步,将考虑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全面的精神疾患诊断,根据结果,由精神科医生进行疏导,按照症状轻重接受不同方式的治疗。
主任医师
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 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世纪坛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主治医师
郑州市二七医院皮肤科 HPV
主任医师
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