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艾滋病 > 其他

用正常眼光对待艾滋患者

举报/反馈
2009-12-01 07:04:0039健康网社区

  20年来,这名女学者一直在努力说服人们更平等地对待艾滋病患者。为此,她举办讲座,四处调研,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但这一切收效并不大,她深深体会到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不了解和敌意,也在推进立法的过程中遭到挫折。但她仍然在坚持——

用正常眼光对待艾滋患者

预防艾滋从家庭做起

  夏国美花了整整20年时间,来劝说人们更平等地对待艾滋病患者。但她至今讲不出几个让人感到鼓舞的故事。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那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她能记起的故事都辛酸或悲哀。她提起一个云南年轻人的经历。在单位体检中,他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他打算辞职,没想到,领导们早已在会议室坐成一排,宣布“你得了艾滋病”。

  这个“当场就被扒光衣服”的年轻人,羞愤之下,设计了几个自杀方案,即便如此,他还担心死后会连累家人。

  这是夏国美遇见的艾滋病患者经历中,很寻常的一例。她第一次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是在上海疾病控制中心。当时,一名男子被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此后几年中,他的妻子很少踏出家门,几乎断绝了所有社会交往;他们的孩子被迫退学,因为在学校,大家都知道“他爸爸得了艾滋病”;甚至,医生也拒绝给这对夫妻看病。

  这名54岁的女学者用“残酷如地狱”来形容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处境。为了了解这种处境,她每年要花上一多半时间,跑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等地方进行调研。她的调研对象包括性工作者、吸毒者,其中许多是艾滋病感染者,是她嘴里“像老鼠一样的人”。

  这让她在周围许多人眼里“有点奇怪”。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的院子里,来访者只要报出她的名字,那个清洁工就会努努嘴儿,尖着嗓门笑:“喏,侬要找那个发安全套的教授啊。”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这个短头发的上海女人爬上办公室里的大凳子,从书柜顶上挪下一个大箱子,打开,里面装满了某个品牌的安全套。第二天,她就要出发去云南调研。像以前每一回一样,她这次还是要带上这一大箱安全套,发放给调研对象。

  但夏国美深知,这些人需要的,远不止一箱安全套。

  几乎所有朋友都接到过夏国美的电话,请他们支持“为艾滋病人做一点事情”。这些事情包括开办专家讲座、免费培训、募集药品。

  她为中国艾滋病知识的普及程度太低而苦恼。当她带着学生,搬着大箱子,跑进发廊、美容院和足浴城分发安全套时,那些染了黄头发、穿了渔网袜的姑娘总是笑着问她:“夏老师,艾滋病不是外国人的病吗?”

  更让她不安的是其他人对艾滋病的态度。有一次,她被一家公司的领导赶了出来。当时,她来到那家完全陌生的公司,想在这里举办一场关于艾滋病的讲座。对方青筋暴突,忙着摆手:“我们这里没有艾滋病的,不要不要。”

  还有一次,一名疾病控制中心的官员找到她,请她帮忙解决一件“麻烦事”。一个发廊女感染了艾滋病毒,可是没有人能说服她离开。

  夏国美记得,该官员锁紧眉头说:“我打算去告诉老板,让老板逼她走。”

  “不可以!绝对不可以!”夏国美激动地回答。她提出,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艾滋病患者拥有唯一的知情权,以及告知他人的权利。

  但她清楚,这在中国并不现实。上海市有关部门对艾滋病立法曾有一个想法,“若艾滋病患者30天内未主动告知其配偶,有关部门有权代替本人告知配偶”。在讨论会现场,夏国美举手反对。

  “比如你吃了坏东西,拉肚子。别人可以指责你,但没有权利歧视你,让你无路可走,”夏国美说,“和肠胃炎一样,艾滋病也是一种病,如此而已。”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