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急救 > 急救常识

出血热的低血压休克期

举报/反馈
2023-10-19 17:09:4539健康网

出血热发展到低血压休克期时,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微循环障碍和器官功能损害。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病情进展至低血压休克期时,病毒对机体造成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有效血容量减少。同时,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加剧,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组织水肿和液体积聚,导致血压下降。此期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等典型“三痛”症状,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随着病情恶化,还可能伴随皮肤黏膜苍白、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症状。

为明确诊断,可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测以及特异性抗体检测。其中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IgM抗体检测和IgG抗体亲和力测定,有助于区分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该阶段的治疗需紧急处理低血压休克状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常用药物有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电解质平衡调节剂,以及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

在低血压休克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血液循环障碍。此外,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勤洗手等,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