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急救 > 急救常识

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

举报/反馈
2024-01-25 01:21:1539健康网

感染性休克是脓毒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由于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病原体侵入体内引起感染所致。若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消耗凝血因子以及抗凝系统异常有关。

一、原因

1.血管内皮损伤: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迅速黏附于血管壁并释放炎症介质,造成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细胞缺氧,此时血管内皮受损,激活补体,并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使血小板过度聚集而形成栓子,从而诱发凝血功能障碍。

2.消耗凝血因子:如果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情况,机体会启动旁分泌途径合成大量炎性介质,如白三烯B4、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因此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3.抗凝系统异常: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合成的肝素酶可以水解肝素分子中的硫酸乙酯键,使其成为无抗凝活性的去硫酸肝素肝素。但在感染性休克的情况下,肝素酶生成减少或丧失,加之低体温、酸中毒等因素的影响,可促进肝素异位表达,即肝素酶不能水解肝素分子中的硫酸乙酯键,从而使肝素保持抗凝状态,进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二、治疗

对于存在感染性休克且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在积极进行液体复苏的同时,还需要给予吸氧、气道保护等一般处理,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输注人凝血因子Ⅷ、氨甲环酸注射液等方式改善症状。此外,还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控制感染,以免加重病情。若效果不佳则需通过导管直接溶栓术、机械取栓术等方式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除此之外,若是因高龄、肥胖等原因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能会引发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普通内科就诊,完善视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