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六跪:1931年8月,许世友从部队回家探亲。天快亮时,许世友来到母亲床前辞行,母亲披衣下床,把几个鸡蛋塞给儿子:“娘下半夜就给你煮好了,带着路上吃。”“娘,我年轻力壮的,您留着补补身子吧!”许世友把鸡蛋塞回母亲手里。母亲不由分说,硬把鸡蛋塞进儿子怀里,然后为他拉拉领角,拽拽袖口,摸摸袖口内棉袄的厚薄。许世友望着母亲满头的白发,想起二哥前不久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母亲还蒙在鼓里,再想想母亲以后的艰难日子,许世友忍不住流下泪来。母亲见状赶紧安慰道:“孩子,大丈夫尽忠不能尽孝。娘愿意让你去尽忠,尽孝只为我一个人,尽忠是为咱普天下的穷人哪!”
许世友双膝跪在深明大义的母亲面前说:“娘啊,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您,我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一定要埋在娘的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母子俩这一次分别直到1949年。
七跪:1949年,许世友作为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不停地在战火中奔忙。这年3月的一天,许世友的大儿子里伢从河南老家找他来了。晚上,许世友处理完公务,和儿子里伢唠起了家常,问得最多的便是里伢的奶奶。后来许世友得知家中屡遭变故,媳妇被迫改嫁了,母亲生活十分艰难。将军含泪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等全国解放后,儿头一件事就是回家看娘。”然而,当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刚刚响过,许世友却又接受了新的任务。许世友只好让大儿子回家把年迈的母亲接到部队来住一段时间。
当日思夜盼的母亲来到将军眼前时,许世友却呆住了??母亲头上的白发都快掉完了,腰身也直不起来了,饱经风霜的母亲老了……“娘!”将军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紧紧握住母亲干瘦的手,当着100多名部下的面,“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孩子,我终于见到你了!”母亲抚摸着儿子,稍顷,老人像是意识到了什么,拉着儿子的手说:“快起来,一个司令员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向我下跪!”将军泣不成声地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娘的儿,就让我多跪一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母子俩就这样一个跪着,一个俯着身子,构成了一幅“孝子与慈母”的永恒雕塑。在场的干部战士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泉城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习惯了,天天喊着要回老家。无奈,许世友只好让儿子许光把母亲送回老家。
八跪:1959年秋,许世友思母心切,便向军区其他领导请了假,匆匆启程返家了。
当许世友满怀喜悦的心情回到老家时,却见母亲的大门上挂着一把锁。乡亲们告诉他,母亲到山上砍柴去了。正说着,许母从对面的山坡上慢慢地走过来,背上背着一捆柴草。将军快步跑过去,接过柴草,当即跪倒在母亲面前:“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
“快起来,快起来,这么多乡亲都看着你呢,现在是新社会了,谁家还兴跪?” 母亲说着也掉下了眼泪。“孩子,你能出息成今天这个模样,你要感恩打仗时掩护你的乡亲、部队的领导、你手下那些士兵。要是那些士兵不冒死往前冲,你能打胜仗吗?”母亲接着说:“往后不要再给我下跪了,需要你感恩的人还多着呢!”将军这时才明白母亲的意思。
许世友在家住了三天,临走时,再次央求母亲同他一起到城里去住。母亲还是那句老话:“清闲的日子我过不惯,我在家挺好。”在以后的岁月里,许世友除给母亲寄钱外,还委托当地大队党支部找了一名女孩照顾母亲。尽管如此,许世友仍还不放心,又把在部队工作的儿子许光调回新县老家,服侍奶奶。
九跪:1965年秋,将军正在海防前线视察工作,忽然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可他此刻重任在身,只好电告儿子许光,要他及时护送奶奶到南京治疗,自己完成公务后马上回南京。哪知道,还未等将军回到南京,母亲已与世长辞。后来他听到儿子说奶奶临终时还不停地呼唤着将军的乳名,年逾花甲的许世友听后泪如泉涌,悲痛欲绝,他在母亲的遗像前再次双膝下跪。
1979年10月,将军给长子写信说:“寄去50元,为我买一口棺材,我曾得到毛主席的批准,死后不火化,运回老家埋到你爷爷奶奶身边。”
1985年10月22日黄昏,一代名将许世友离开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遵照将军生前的遗愿,南京军区把将军安葬在大别山的怀抱,安葬在他父母身旁。终于实现了将军生前许给母亲的诺言??“活着精忠报国,死后守着父母。”
(实习编辑:田广静)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主任医师
衡水市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