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导航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信息导航

专家引领,共筑女性骨骼健康防线——“乐骨行动”助力骨质疏松防治

举报/反馈
2024-10-21 09:13:22

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好发、易发人群,在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中数量持续居高,达到了七千万人①。

10月20日是第26个“世界骨质疏松日”,防治骨质疏松,共筑女性骨骼健康防线,让我们随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病科主任章振林教授,一起了解骨质疏松的严峻形势与科学防治之道。

骨质疏松危害多,骨折后果很严重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②。

1.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哪?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外伤,仅仅是因为轻微扭伤、颠簸或平地滑倒,甚至是咳嗽、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即引起骨折②。章教授指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部位集中在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以及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其后果不容忽视。

2.驼背变矮?警惕疼痛的椎体骨折②③

据统计,85%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存在疼痛症状,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有可能感到两侧胸部疼痛、下肢放射疼痛,出现脊柱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章教授特别强调,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更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使患者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引起限制性肺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人生后一次的髋部骨折”②③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主要原因之一,多由突然蹲坐或侧向摔倒受力等所致,可导致老人因长期卧床而引发坠积性肺炎,伴随瘫痪、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

远离骨松不骨折,健康·生活强骨骼

针对骨质疏松的预防,章教授提出了三点关键建议: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充分保证钙、蛋白质的摄入;

多晒太阳,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避免增加钙流失;

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及时治疗慢性肠炎、肝炎等可能影响骨骼的疾病。

2.坚持长期、规律、适宜的运动③

散步、慢跑、太极等负重运动可增强骨骼强度,

重量训练、抗阻运动等可增强肌肉功能,帮助刺激成骨细胞发生和肌肉蛋白质合成,从而改善骨微结构、肌肉质量以及躯体功能。

3.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③

提高房间灯光的明亮度,夜间使用夜灯照明;

保持地面平整,没有障碍物;

在厨房、洗手间、浴室等场所放置防滑垫;

避免使用地毯;

使用双面胶或防滑衬里固定地毯,避免地毯滑动;

物品摆放不宜过高,方便取放;

卫生间设坐厕并安装扶手;

床铺和座椅高低合适,方便老年人使用等。

定期检查早治疗,给健康“加骨劲”

1.绝经后,骨密度检查很必要

根据研究,女性绝经后5到10年内容易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Ⅰ型),70岁以后容易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症 (Ⅱ型),并且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渐增。

由于大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仅表现为乏力、腰背容易疼痛等症状,很多人会将其与日常疲劳或肌肉酸痛混淆,忽视了早期的骨质疏松症。为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并尽早干预治疗,章教授建议绝经后妇女及65岁以上女性每1-2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③。

2.已确诊,骨质疏松治疗很关键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的患者,章教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抗骨松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骨质量、增加骨密度并显著降低骨折风险。目前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抗骨吸收药物(如地舒单抗)、促骨形成药物。此外,还有一些多重机制药物以及中药类药物②④。

“乐骨行动”持续发力,普及女性骨骼健康知识

为了实现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防控,2024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幸福家庭健康管理促进计划——乐骨行动·女性骨骼健康宣导项目”将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开展组织者培训活动、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健康宣导以及全媒体传播等方式,把骨质疏松防治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广大女性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共同筑起女性骨骼健康的坚固防线。

参考文献:c

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 EB/OL. http:///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9_

②.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

③.骨质疏松症防控指南/王临虹,夏维波,林华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④.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2):93-101.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