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田螺123rf
福寿螺介绍
福寿螺,学名大瓶螺,属于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硬壳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其个体较大,肉质相对较多,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进行养殖。然而,由于口感不佳且市场接受度低,许多养殖户选择将其丢弃至野外水域,导致福寿螺迅速在我国多个省市泛滥成灾,成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福寿螺外形酷似中国田螺,但第一螺层较田螺大而扁,外形似苹果,故又称苹果螺。其贝壳黄褐色,表面光滑,螺体右旋,贝壳近似圆盘形,体螺层膨大,脐孔大而深。这些特征使得福寿螺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与田螺混淆。
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
最令人震惊的是,福寿螺体内极易寄生广州管圆线虫,一只福寿螺体内寄生的广州管圆线幼虫可达6000多条。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主要感染途径是经口传播。当人体食用未煮熟或含有感染期幼虫的福寿螺后,寄生虫会侵入人体,移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寄生于人脑脊液中,造成脑部充血、出血、颅内压增高等病变。
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患者会出现急性剧烈头痛、发烧、恶心、呕吐、皮肤疼痛、脖子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痴呆甚至死亡。这种寄生虫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因其高感染率和严重后果而备受关注。
对人类的危害
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近年来,多起因食用凉拌福寿螺或未煮熟的福寿螺而导致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案例被报道,患者数量众多,症状严重。这些事件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引发了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为什么福寿螺这么多寄生虫?还有人吃?
福寿螺体内寄生虫数量众多的原因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福寿螺主要栖息于流速缓慢或静止的淡水水体中,喜欢集群在水草丰盛、水质清新、通气良好的水域。这种环境为寄生虫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和繁殖条件。此外,福寿螺的食性广泛,动、植物皆可食用,这也增加了其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寄生虫 123rf
尽管福寿螺存在严重的寄生虫问题,但仍有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将其冒充田螺销售给消费者。这些商家往往通过低价购进福寿螺,加工成各种菜品后高价出售给不知情的顾客。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如何避免吃到福寿螺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在购买螺类水产品时,应选择正规的食品市场或有信誉的商家,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 仔细辨别:福寿螺与田螺在外观上有一定差异,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观察其形态特征,如贝壳颜色、螺体大小、螺层形状等,以免混淆。
- 彻底加热:无论是田螺还是福寿螺,都应经过长时间高温加热处理,确保彻底杀灭寄生虫及细菌。
- 提高警惕: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低价螺类产品要保持警惕,以免购买到被冒充的福寿螺。
- 举报不法行为:一旦发现有不法商家销售冒充的福寿螺或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总之,福寿螺含6000寄生虫的问题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作为消费者,我们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一切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