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吉林制药病缠身:资产掏空 主业凋敝 重组忽悠

举报/反馈
2009-03-31 12:45:00

  资产掏空

  吉林制药是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家国有企业,因体制弊端而衰落。为了输血老国企,吉林制药早在1993年就融资上市。

  上市引来资本大鳄的觊觎。

  1999年,吉林省民营企业恒和集团入主吉林制药,成为第一大股东,更名为恒和制药。2003年,恒和集团董事长孙宏伟涉嫌骗取吉林省工商银行巨额贷款而潜逃国外,给吉林制药留下了2.2亿元左右的债务和一个烂摊子。

  吉林省工行急需要找人堵上这个窟窿,张守斌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2003年,张守斌控制的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金泉)以承担恒和集团6500万元债务的方式完成对吉林制药的收购,而6500万元全部来自工行借款。

  时间越长,张守斌发现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越多,后来他又为当地政府背了数千万元的转制包袱,由此对实业心灰意冷,开始转移药品批号等。

  2004年、2005年,吉林制药“参蛾温肾口服液”与“蚁黄通络胶囊”的药品批准文号分别被批准到大连金泉宝山生物工程制药有限公司(大连金泉),而大连金泉的董事长正是张守斌。

  此外,公司的重点产品参芪片是中药保护品种,吉林制药2008年中报中,该产品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0%以上。据了解,该产品的保护期到2009年1月1日结束,而吉林制药拒绝再支付保护费。据吉林制药一名职工介绍,参芪片的第一道生产工序已于2008年年初转到了大连金泉。

  张守斌除了转移药品批号外还腾挪股权。2005年7月5日,吉林制药以账面净值1084万元的其他应收款购入吉林金泉所持有的吉林金泉宝山集团医药有限公司(金泉医药)99%股权。2006年10月17日,吉林制药公告称金泉医药的该部分股权已于2006年10月16日以15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金地印刷厂。金地印刷厂的法定代表人是张孔书,张孔书同时持有金地印刷厂40%的股权,而张孔书是张守斌的侄子。一年时间,一笔从张守斌处买来再卖给张守斌侄子的交易亏掉吉林制药934万元。

  吉林制药员工的举报材料称,吉林省恒和维康原系吉林制药的子公司,2007年7月28日在没有取得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张守斌以1400万元的价格将恒和维康私自转让给了石立更,1400万转让款至今去向未明,并且这次转让并没有发布公告。

  而在吉林制药的2007年年报和2008年半年报上,都出现了关于恒和维康的盈利情况,当时恒和维康作为吉林制药的子公司。2007年底,吉林制药曾发布公告将恒和维康99.9%股权以1200万转让给自然人石立更;一个月后,吉林制药又发布公告解除这项交易。

  主业凋敝

  一位吉林制药前负责人介绍,从2004年开始,药厂的9个车间就开始陆续停产,有一个车间外包给大连的一个药厂。即便生产,本应向机器里添1000斤原料,可张守斌只让工人添500斤。从那个时候起,生产就是做做样子,已经无心经营了。张守斌入主吉林制药时厂里有一千五六百人,到现在只剩下二三百人了。

  2005年,公司的生产线大批停产,工人没有活干,便与公司产生冲突,公司对全员职工强行买断工龄。当时,每位普通职工以每年725元的买断价格与吉林制药在名义上结束了劳务关系。

  公司一位负责销售的职工介绍,目前,厂里只有一个制剂车间还在勉强运转,其他车间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公司的几大拳头产品中,退热冰停产将近半年了,阿司匹林车间时停时开,参芪片连从厂里发货都有困难。

  有职工担忧,公司未来的药品生产很难再恢复以往的景象。因为经历长时间停产后的生产设备受损严重,不少管道都已经被腐蚀,再动工生产需要大修;目前工厂的生产设备因搬迁被转移到公司在郊区的一处库房,吉林的寒冬使这些设备冻坏生锈风险大增。

  为了缓解贷款压力,张守斌甚至想把吉林制药的地皮卖了,然后搬到郊区,这样可以获得1亿多元的现金,但目前没有谈成。

  重组忽悠

  自2007年8月以来,公司三度重组三度无果而终,公司股价以此为节点演绎了一波又一波过山车行情。而在重组梦最终落空之后,有举报材料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吉林省明日实业有限公司(明日实业)利用公司重组伺机减持、从中渔利。

  2007年9月13日,公司第一次重组方案酝酿出炉,公司大股东吉林金泉拟向山东龙口矿业集团出售公司20.83%股权,后者将对公司重组。但2007年11月16日,公司公告称,吉林金泉已经与该公司解除股权转让协议,同时披露了公司的第二次重组方案,吉林制药拟与深圳富通地产集团洽谈重组事宜。然而,第二次重组更短命,于一个月之后的12月28日被宣布取消。

  两次重组失败之后,公司股价大跌。2008年7月16日,在钾肥概念连创股价暴涨奇迹时,公司也梦想乌鸡变凤凰,找到新的重组方——青海滨地钾肥。

  投资者注意到,2008年7月28日正是公司791.22万股限售股解禁期。而在此之前,公司二股东明日实业的减持动作已经悄然展开。截至2008年11月17日,明日实业累计出售吉林制药无限售条件股份7912181股,减持比例达到5%,出尽了手中所持的第一批解禁股。而十天后,公司便披露了此次重组终止的消息。

  针对明日实业借机出逃的质疑,吉林制药很快澄清称,吉林制药与明日实业不是一致行动人。但据吉林制药前工会副主席张宪国等人提供的举报材料显示,明日实业原系吉林恒和集团的产业,2003年张守斌与恒和集团的代理CEO林路私下签订秘密协议,将明日实业转到张守斌名下。

  据张守斌在北京的老朋友、多年的合作伙伴表示,吉林制药在当地就是一个马蜂窝,一个资金黑洞。大家都希望张守斌通过吉林制药在股市上弄一些钱,这样可以还一些银行的债。

  据悉,吉林制药的“病毒”缠身已引起证监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吉林证监局正加快对吉林制药的调查,中央有关纪检部门也已要求吉林纪检监察系统介入此案的调查。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